偃溪广闻

偃溪广闻
  • 姓名:偃溪广闻
  • 俗姓: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福州(福建)侯官县人
  • 出生日期:1189
  • 逝世日期:1663
  • 民族族群:

偃溪广闻(1189~1663)南宋僧。禅宗南岳门下第十八世。福州(福建)侯官县人,俗姓林。号偃溪。十八岁,随光孝寺智隆和尚剃度。后从径山浙翁如琰修学,由‘赵州洗钵话’得悟。绍定元年(1228),初于庆元府(浙江)净慈寺弘法。复住于同府之香山智度寺、万寿寺。淳祐五年(1245)敕住雪窦资圣寺,其后历住阿育王山广利寺、临安之净慈寺等。宝祐二年(1254)住灵隐寺,赐号佛智禅师。景定四年示寂,世寿七十五,法腊五十八。著有偃溪和尚语录二卷。[续传灯录卷三十五、五灯全书卷五十三、揞黑豆集卷一]

偃溪广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云中奇案

云中奇案

普罗米修斯号航班从巴黎飞往伦敦……坐在9号座位上,赫尔克里·波洛能够方便地观察到机舱里的乘客们。在他右手前方的一个位置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孩,显然正迷恋着对面的男子。在他的前方,13号座位上。坐着一位伯爵夫人。此人不太会掩饰自己使用可卡因的习惯。在走道另一面的8号座位上。一名侦探小说家正在为一只招惹他的黄蜂而烦恼。波洛没有料到的是。坐在他后面的2号座位上的女人蜷成一团——她已经死了。数万英尺高空的飞机上,与波洛同机的一个夫人离奇死亡,脖子上留下一个疑似黄蜂叮咬的痕迹。在死者脚下,波罗找到一个来自南美印第安人常用的毒镖。波罗怀疑这便是凶手所采用的凶器。令人遗憾的是,案发的当时,波洛刚巧睡着了。飞机着陆后,波洛拿到所有乘客的行李清单,凭着这份清单,他推断:主要嫌疑人应是一位奇怪的美国人,然而事实是,当时在飞机上却没有美国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要在飞机上杀人,那你就该在登机之前问乘务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请问波洛先生在飞机上吗?

全芳备祖

全芳备祖

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宋陈景沂撰。该书是一部植物学著作。书前有宝祐元年韩境所作的序。据序所言,此书于理宗时曾进献于朝。书中汇集了许多有关花草树木及谷物的故事和诗赋。分为前后两集。前集二十七卷是关于花卉的内容,后集第一至第九卷为果部,第十至第十二卷为卉部,第十三卷为草部,第十四至十九卷为木部,第二十至第二十二卷为农桑部,第二十三至二十七卷为蔬部,第二十八至第三十一卷为药部。共分八部,每部之下又分为若干门。每门又分若干子目。如:农桑部,包括谷、稻、米、麦、豆、桑六门。谷门又分禾、稼穑、黍、稷、粟、粳、秫、农、田等子目,非常详备。每一物下收集的材料分为“事实祖”和“赋咏祖”两类。体例与《艺文类聚》相似。“事实祖”中分碎录、纪要、杂著三子目。“赋咏祖”中分五言散句、七言散句、五言散联、七言散联、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十个子目。条理详细分明,收罗广博。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即以此书为蓝本编辑而成的。此书收录了很多有关各种植物的典故,以及有关这些植物的诗赋,唐以前的较略,宋代的非常详尽。许多故事及诗赋不见于其他书,保存了不少文献资料。该书对于研究古代园艺的农业生产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传本很少,宋刻本今只有日本残卷,多以抄本流传。有《四库全书》本及农业出版社影印宋残本。

白话山海经

白话山海经

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山海经》全书18篇,31000多字。此为山海经白话文。

台湾游记

台湾游记

本书(一册九六面五七、六○○字)为一集刊,共收游记与日记各两种,合题曰「台湾游记」。一为池志徵撰「全台游记」,係录自「惜砚楼丛刊」。作者浙江人,清光绪十七年冬来台游幕,迄二十年中日之役起,始仓皇内渡。三载之间,足迹几历全台;遂就其当时之日记删削而成「全台游记」一卷。二为吴德功撰「观光日记」,係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抄本。作者里居、略历,见第四五种「实施两案纪略」篇。日据台湾初期,日人思以懹柔之法笼络知识分子,于清光绪二十六年(日明治三十三年)春举行「扬文会」,而作者即为应召参加斯会之一员。乃于是年三月八日自其家乡彰化起程赴会,至三十一日返还。所记即在此二十四日中之开会、与宴、参观、游览等活动。三为施景琛撰「鲲瀛日记」,係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铅印本。作者福建长乐人,民国元年二月奉檄渡渡台调查实业。在台十八日,连同往返将及一月;所记即此一月间之行程与考察之所得。后附诗二十九首,多为与人交往酬酢之作。四为张遵旭撰「台湾游记」,係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油印本。作者直隶南皮人,民国五年四月以福建省长所派代表名义参观「台湾劝业会」并作游览。所记则为「劝业会」之内容及访台十八日间之经过。

越难经

越难经

一卷,西晋聂承远译。越难长者大富而悭,死为盲乞儿,乞食至其家,打于其子。佛因之说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他译本)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他译本)

在玄奘译出前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神咒》(旧题《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一卷,旧传为鸠摩罗什译。现存异译本6种:1、唐法月译《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2、唐般若、利言等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3、唐智慧轮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4、唐法成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5、敦煌发现译本《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6、宋施护译《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最早的英译本是毕尔(Samuel Beal)于1864年依玄奘汉译本所译。马克斯·缪勒(Max Müller)于1884年将梵文本转写成天城体及罗马拼音,并首次将广本及略本梵文心经译成英文传至欧美国家。1894年,马克斯·缪勒重将本经译成英文并编入《东方圣书》。1957年及1967年,孔睿(Edward Conze)校订广本及略本梵文心经,并译成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