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伽莫夫

- 姓名:乔治·伽莫夫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乌克兰
- 出生日期:1904.03.04
- 逝世日期:1968.08.20
- 民族族群:
乔治·伽莫夫(1904.03.04~1968.08.20)美籍苏联物理学家。生于俄国敖德萨(今属乌克兰),卒于美国科罗拉多。1922~1929年先后就读和工作于敖德萨的新俄罗斯大学和列宁格勒大学。1928~1931年去西欧,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及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等处工作。1931年任列宁格勒大学教授。1933年离开苏联,在巴黎的居里研究所及英国的伦敦大学短期逗留后,于1934年去美国。后入美国籍。1934~1956年任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1956~1968年任科罗拉多大学教授。 伽莫夫是一位兴趣广泛的物理学家。早年从事原子核物理学研究。1928年提出核α衰变理论,1936年建立了β衰变中的伽莫夫-特勒选择定则。1938年后转向天体物理学,研究恒星的核能源和恒星的演化,他首先发展了化学元素的天体起源的基本思想。1948年后,提出了热大爆炸学说,预言宇宙中存在着微波背景辐射,为标准的大爆炸宇宙论打下基础。1954年,他又提出生物学中关于遗传密码的重要概念。 伽莫夫还著有关于物理学、天体演化和宇宙学等方面的多种优秀的科普著作。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56年授予他卡林格奖。1950年当选丹麦皇家文理科学院院士,195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5年当选剑桥大学丘吉尔科学院院士。
乔治·伽莫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
简称《赤书玉诀经》。道教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灵宝中盟经目》第一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五篇真文赤书》上下二卷,为六朝灵宝经。陈国符《道藏源流考》认为,本经卷上五篇真文即陆修静施行之真文赤书,卷下玉诀亦称五篇真文。述服符诵诀,以求长生,以召神劾鬼。
虚舟集
五卷。明王偁撰。王偁,字孟扬,广西永福人。洪武三年 (1370)举人。成祖即位,征至京师,授国史院检讨,充《永乐大典》副总裁。永乐十三年(1415)坐解缙党,下狱死。王偁为闽中十子之一。他具有和李白、苏轼类似的跌宕才华,因而其诗风亦有相似之点。他善写古诗、歌行。其创作中,词采之流畅雅丽,议论之明爽风发,是其较明显的特征。《明史文苑传》附见林鸿传中。此编乃其诗集。前有王汝玉序。又有解缙序二篇,一题虚舟集序,一题王孟扬文集序。又有弘治六年 (1495)桑怿序,则为袁州 (今江西萍乡等地)守王世英翻刻虚州集而作。不言其别有文集,盖当时已失传。集末附书评及自述、谏各一首。王偁与解缙友善,其才气学问,约略相似,卒同被谗谮以死。然解缙诗颇伤剽直。王偁诗恬和安雅,殆为胜之。自述称服群圣,猎百家,穷幽明,每遇登高吊古,慨然发其悲壮愉乐,一寓于文若诗。其命意亦特不凡。故集中若感遇诸作,规抚拾遗。咏史数篇,步趋记室。将进酒、行路难等亦颇出入于太白。虽未必尽合古人,而意度波澜,时复具体,固不比优孟衣冠。四库已存目。
般若心经幽赞崆峒记
般若心经幽赞崆峒记,三卷,宋守千集。
相应部经典
南传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相当于汉译《杂阿含经》。分为五篇、五十六相应、二百零三品,共收经二千八百七十五部(一说“二千八百六十三部”或“二千八百五十八部”)。按经的内容分为偈、因缘、蕴、处等,较《杂阿含经》齐整而有条理。其中与《杂阿含经》相应的有八百八十三经。《相应部》的汉译本名为《相应部经典》,由今人云庵译出,收入台湾出版的《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十三至十八册。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
10卷,唐宗密述疏,宋子璇录记,清行策会编。行策(1628~1682),字截流,清代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祖。俗姓蒋,江苏宜兴人,相传为憨山大师后身。年二十三出家,五年间胁不至席,参悟禅要。后研习天台教义,修法华三昧。康熙二年(1663),结庵于杭州法华山西溪河渚间,专修净业。康熙九年(1670),住虞山普仁院,倡导七日精进念佛,复兴莲社,学者翕然风从。现存著作有《金刚经疏记会编》十卷、《净土警语》十五篇、《宝镜三昧本义》、《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今依《嘉兴藏》、《卍续藏》所收版本点校整理。
如意轮陀罗尼经
全一卷。唐代菩提流志译于景龙三年(709)。为密教用以消灾祈福之经典之一。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共有十品,内容叙述佛应观自在菩萨之请而宣说根本陀罗尼、大心陀罗尼、小心陀罗尼,并说诵持此等陀罗尼之种种功德,及其受持方法。本经之异译本有三:(一)实叉难陀所译之观世音菩萨秘密藏如意轮陀罗尼神咒经,(二) 宝思惟所译之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三)义净所译之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此三种异本与本经皆译于唐代,其中以菩提流志所译者为最完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