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

- 姓名:爱伦·坡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波士顿
- 出生日期:1809年1月19日
- 逝世日期:1849年10月7日
- 民族族群:
埃德加·爱伦·坡(EdgarAllanPoe;1809年1月19日-1849年10月7日)是美国作家、诗人、编辑和文学评论家。坡以他的诗歌和短篇小说而闻名,尤其是他的神秘故事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他被广泛认为是美国浪漫主义和美国文学的核心人物。坡是美国最早的短篇小说实践者之一,被认为是侦探小说类型的发明者,也是新兴科幻小说类型的重要贡献者。
生于波士顿一个演员家庭。不到两岁时,生母去世,被人收养。1815年随养父母旅居英国,在英国五年学习期间,表现出非凡的语言天才和对文学创作的志趣。1827年他只身到波士顿谋生,改名换姓参加了陆军,两年后进西点军校受训,后又设法退出军队。1827年在波士顿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铁木尔及其它诗歌》。1829年出版了《艾尔·阿拉夫·铁木尔及其他小诗》,1831年又出版了《诗集》。此外,他还从事短篇小说创作和编辑工作。1835年他受雇于《南方文学使者》,继而到《格雷安》和《百老汇杂志》社工作。1836年与表妹克莱门斯结婚,他工作不固定,收入甚微,经常陷入经济困难之中。1848年,他的散文诗《我找到了》一书出版,作品总结了他对人和宇宙的最终认识和态度,探讨了宇宙的创始及其本质的命运。他认为在世界万物之中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圣灵,“死”则是个人的灵魂与圣灵统一的过程。他本人认为该作品是他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1849年10月7日逝世。爱伦·坡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作家。他个人的生活环境和遭遇使他的浪漫主义更具有深度,而且有着特殊的艺术形式——一个梦魇接连不断发生的世界,而不是美国的锦绣山河和光辉灿烂的前景。他从个人的亲身经历出发,往往将他人视为美好的事物当作“恶梦”。他在文学上的卓越贡献主要表现在短篇小说上,他的一生写了70多部小说,其中20多篇被认为是美国小说史上的不朽之作。影响较大的是他的“哥特小说”,如《阿瑟古屋的倒塌》、《丽基亚》;“侦探小说”,如《矛戈街上的谋杀案》、《被盗信件》;“恐怖小说”,如《深渊的吊摆》、《红色死亡的假面舞会》等。爱伦·坡曾被人因嫉恨而歪曲、诽谤和诬蔑,今天,终于恢复了他的本来面目,被认为是美国黄金时代最伟大的作家。
猜你喜欢的书
莅蒙平政录
在昔孟子以亚圣之才。当七雄之世。崇王抑霸。行仁讲义。尝以君子平其政为谆谆。余读书至此。未尝不叹士之生也。处为大儒。出为名臣。大则平其政于天下。小则平其政于一邑。斯上不负乎。朝廷。下不误乎百姓。而臣子之职。庶几可告无罪焉。廼若身膺民社。尸位素餐。既不能就事为建白之筹。复不能独断为绸缪之计。碌碌无所短长。则亦甚负此简书矣。
玉栖述雅
况周颐撰。此书专论清代闺秀词,因李清照有《漱玉词》,朱淑贞有《幽栖居士词》,为今存最早的女词人别集,故取“玉栖”为名。全书三十三则。其论闺秀词特点,颇有见地,云:“论闺秀词,与论宋元人词不同,与论明以后词亦有间。”“但当赏其慧,勿容责其纤。”又云:“闺秀词心思致密,往往赋物擅长。”“轻灵为闺秀词本色。”所评词人有钱餐霞、关瑛、顾春(太清)、熊琏(商珍)、伦灵飞等,或云“以意境胜,无庸刻划为工”,或赞“词诗俱妙,出自性灵”,甚为惬当。此书成于1920、1921年间,况氏生前未刊。其弟子陈运彰于1940年将它发表于《之江中国文学会集刊》第六期,后收入《词话丛编》。
包待制陈州粜米
元杂剧剧本。简名《陈州粜米》。末本。《陈州粜米》,全名《包待制陈州粜米》。此剧写陈州大旱三年,朝廷派刘得中、杨金吾前去赈济。刘、杨二人乘机大肆搜刮,并用敕赐紫金锤打死灾民张撇古。张子小撇古上告开封府,府尹包拯微服私访,查明真相,为民伸冤。作品再现了宋代封建统治下广大人民群众在天灾人祸中饥寒交迫的真实生活画面,着力刻画了清官包拯刚直不阿的性格。与其他剧作相较,包拯不仅是个铁面无私的为民除害者,而且是个历经宦海沉浮,与百姓分忧的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乔装私访一段,描绘包拯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品格,洋溢着民间喜剧色彩。结构排场严谨精巧,是元代包公戏的代表作。
孟子译注
《孟子》研究著作。杨伯峻撰。伯峻湖南湘潭人,幼读经书好古文,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中华书局编审,文物局咨询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重要著作有《列子集释》、《论语译注》、《春秋左传注》、《文言语法》、《杨伯峻学术论文集》等。是书正文由原文、译文、注解三部分构成。原文依赵岐体例分为十四卷,两卷合为一篇。译文按章直译,尽量保持原文风格,力求流畅明白,间有意译。注解以朱熹《集注》、焦循《正义》为主要依据,广搜博采,吸取诸家菁华。注释内容包括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方式、历史知识、地理沿革、名物制度和风俗习惯等,并作了简要考证和必要的校勘。书后附有《孟子词典》以备查考翻检。卷首《导言》,论述了孟子生平、《孟子》作者、篇章及对孔子的发展等问题。作者赞同司马迁的观点,认为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孟子》是孟子所作,万章之徒参与其事。作者认为孟子对孔子观念的取舍、发展有三:一是“天命”。孟子论“天”,有自然之天,义理之天,却没有主宰之天,而其中带有“民意”的理义之天为孔子所无。二是“仁义”。孔子讲仁,孟子仁义并言,孔子重视人的生命,孟子更重人民的生存权,由此其“君臣关系”观念也比孔子进步。三是性善论,其实际含义是人人都有为善的可能,并且他还承认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因而重视自我修养。最后认为孟子政治主张是保守的,甚至有些是倒退的。杨伯峻的《孟子译注》是现代较有影响的译注本,中华书局1960年初版,后多次再版。
五灯严统
凡二十五卷,另有目录二卷。明代费隐通容、百痴行元合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九册。目录卷首附有序文、凡例、碑文、塔铭等。本书内容记录自过去七佛、西天祖师摩诃迦叶以下二十七尊、东土祖师菩提达磨以下六人,及南岳、青原两法系之耆宿至云门澄法嗣等禅宗五家之传灯法系,而以天皇道悟列属青原下,并删五灯会元续略所载青原下十八世之机语。本书以匡正五灯会元续略之讹谬,严加勘校,使从前相传之道统不涉紊乱,故称五灯严统。
后出阿弥陀佛偈
后汉失译。有十四偈。赞往生净土之胜妙。贞元录曰:‘后出阿弥陀偈经一卷(或无经字),一纸(后汉失译两译一失)。’日本未知此偈为何人所造,别云一切经中弥陀偈,令人取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