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多尔

山多尔
  • 姓名:山多尔
  • 全名:马洛伊·山多尔
  • 性别:
  • 国籍:匈牙利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900年4月11日
  • 逝世日期:1989年2月21日
  • 民族族群:

马洛伊·山多尔(Márai Sándor,1900年4月11日-1989年2月21日),美籍匈牙利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1900年4月11日,马洛伊·山多尔出生在匈牙利王国北部的考绍市,原姓“格罗施密德”。1916年,马洛伊开始发表作品。1948年,离开匈牙利流亡意大利和美国。1957年,加入美国国籍。主要作品有《和平的伊萨卡岛》、《人类的声音》等。 1989年2月21日,马洛伊在美国圣地亚哥家中,用一枚子弹结束了生命。后被匈牙利政府追授“科舒特奖章”。

猜你喜欢的书

没有钥匙的房间

没有钥匙的房间

温特斯利普家族是个有名望的大家族,其族人遍布美国,从古老的波士顿,到美丽的夏威夷。他们重视名誉、意志坚强、受人尊敬。然而,一天夜里,丹·温特斯利普——檀香山的首富——却在自己的从不上锁的住宅里被刺身亡。谁也没料到,丹的死却改变了另一个温特斯利普——约翰·昆西——的一生,把他从一个文质彬彬的银行职员变成了四处出击的“侦探”,把他从古老守旧的波士顿拖到了充满活力的檀香山,也使他离开了优雅孤傲、门当户对的未婚妻,投入了美丽活泼、坚强而柔情的姑娘之怀抱。

女科撮要

女科撮要

五卷。明·薛己撰。刊于1548年。上卷列述经候不调、经漏不止等15类妇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下卷介绍保胎、小产等15类产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多系明以前妇产科著作之精萃论述和规范方药,其中亦不乏薛氏的独到见解。此书撷取前贤有关女科之证治验案,并汇入作者临证心得编撰而成。

某夫人

某夫人

现代长篇小说。巴人著。武汉日报社1935年1月初版,列入“武汉日报丛书”。作品描写女主人公沈金莺从追求进步投身革命到游移动摇走向堕落,最后弃世自杀的经历,再现了中国从“五四”到大革命失败的社会现实,展示了知识分子的心理历程。沈金莺是天真好胜的姑娘,在县女子高小读书时,从季先生处听到男女平等、女子解放等新思想,向往个性解放和自由幸福。在竹屿村学习诗文时,她与华先生之弟梦若一见钟情,但双方都羞于启齿。她从梦若处读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梦若不辞而别奔赴上海使她神情恍惚。她进了杭州女子高中,摆脱了江先生的纠缠后,结识了革命青年唐洁如,在他的影响下,金莺积极投身社会政治活动,加入革命党,组织文学社。“五卅”运动中她积极参加演讲、募捐等活动。她和唐洁如相互间产生了爱慕之心。为了革命,洁如努力抑制个人感情。要强的金莺也不愿吐露爱的心声,金莺实业救国的思想受到洁如批评,党小组给予留党察看的处分。唐洁如因鼓动工人罢工被捕牺牲,金莺十分悲痛。但北伐胜利振奋了她的精神,她拒绝了与郑古父的婚约,跨进“那奔放的自由的空气中”。清党开始,革命遭受挫折,她对革命逐渐丧失信心,走上堕落的道路,和有妇之夫苗纯一、政客刘车新密切交往。她生肺病去抱青山庄休养,在医院又与革命者华梦若邂逅。梦若说:“建筑于个人主义之上的爱情,是永远不会和谐的。”此时,曾组织游击队声援北伐的父亲也被指控为农民暴动首领而被捕。家庭的变故,病魔的缠身,使她对人生感到厌倦,给梦若写了遗书后,她吃安眠药自尽了。作品是作者“计划着想写所谓的《中国悲剧丛书》——主要是几个长篇小说的结集”之一(王任叔《两代的爱·后记》)。

猫儿眼

猫儿眼

我读到那一节新闻,不由不震了一震。我的眼睛虽仍瞧在报上,嘴里却禁不住失声惊诧。
“奇怪!这样的盗案真可算得闻所未闻!”

中国哲学十九讲

中国哲学十九讲

牟宗三著,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10月出版,29.2万字。 本书是著者在他以前的著作“才与玄理”、“佛性与般若”、“心体与性体”、以及“从陆象山到刘蕺山”等书的基础上对于中国各期哲学所作的综述,共19讲。 第一讲由特殊性入手,论述了中国以生命为对象的课题;第二讲论述了两种真理,即外延的真理与内容的真理及普遍性的不同,认为中国哲学的重点在内容的真理。第三讲阐述先秦诸子兴起的原因、起源和基本内容,认为中国文化应从孔子讲起,批评了胡适以老子为中国文化开端的思想。第四讲从先秦儒家五部经典出发,论述了儒家系统的性格在于重主体,以及儒家的主要观念和问题,用康德的“形而上学”定义,批评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儒家只讲道德问题,不讲存在问题。另一种只讲中庸,不讲理学。这两种观点都不能真正认识儒家的本质。第五、六、七讲阐述了儒家玄理的性格在于“境界形态的形上”,以及道家的基本概念、道家的智慧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第八讲考察了先秦诸子思想兴起的社会政治背景。第九讲论述了法家的工作在政治上的影响——完成君主专政;第十讲概述了先秦名家的性格及内容,并对历代的误传怪说作了批评。第十一讲叙述了玄学在魏晋时代主要的课题和价值贡献。第十二讲略述魏晋梁朝非主流的思想并简论佛教“缘起性空”一义,所牵连到的诸哲学理论与问题,阐述了玄学转化的过程。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讲对佛教的“二谛”与“三性”,大乘起信论的“一心开二门”、佛教中园教的意义、分别说与非分别说以及“表达园教”的模式、园教与园善分别作了详细的阐述。第十八讲概述了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中心课题等思想。第十九讲总结了我国儒道释三家系统,认为三家虽然思想内容不同,并无高低之分。

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

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

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二十卷、卷首一卷,清性权汇补并序,钱伊庵较订并序,谛闲编科并序及刊行题记,科文因与蒙润科略同不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