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悬河

- 姓名:王悬河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悬河,唐代道士。高宗、武后年间人,自号陆海羽客。事迹不详。著有《三洞珠囊》,分类辑录《三洞经》的精华部分,包括仙真故事、内外丹修炼及斋仪戒律等。《通志·艺文略》著录为三○卷,今存《正统道藏》本仅一○卷。此书征引道书甚众,保存了若干已散失的经文。又著《上清道类事相》四卷,记神仙、道士之所居,分为《仙观》、《楼阁》、《仙房》、《宝台》、《琼室》、《宅宇灵庙》诸品,亦颇存旧文。《正统道藏》收录。
猜你喜欢的书
教父
《教父》是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创作的长篇小说,1969年首次出版。该小说主要描写了1945年至1955年之间,意大利移民科利奥尼家族在困境中的挣扎和生存之道,科利奥尼家族是五大黑帮势力集团之一,为了能够生存不惜进行各种残忍的攻略,用枪、用斧头、用刑具,最后在斗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了下来,实现了对美国黑帮势力的统一。《教父》较有深度地揭露了黑手党的内幕,有助于了解和认识当代美国的社会状况。此外小说情节惊险,描写生动,引人入胜。 1972年,由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
周易象义
元丁易东撰。十六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据《易》象以明义,故名曰《象义》。全书取象之例凡十二,为本体、互体、卦变、正应、动爻、变卦、伏卦、互对、反对、比爻、原画、纳甲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于前人旧说,大抵以李鼎祚《周易集解》、朱震《汉上易传》为宗,而又谓李失之泥、朱伤于巧。故不主一家。如卦变之说,则取邵子、朱子;变卦之说,则取沈该、都絜;筮占之说,则取朱子、蔡渊、冯椅。远绍旁搜,要归于变动不居之旨,亦言象者所当考也。诸家著录,多作十卷;惟朱睦㮮《授经图》作《易传》十一卷,焦竑《经籍志》作《易传》十四卷。考易东所著,别无《易传》之名,盖即此编。朱氏并其《论例》一卷数之,为十一卷;焦氏又并其《大衍索隐》三卷数之,遂为十四卷耳。朱彝尊《经义考》作十卷,注曰:‘存’。然世所传本残阙特甚,仅存十之二、三,又非彝尊之所见。惟散见《永乐大典》中者排比其文,仅阙《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及《晋》卦之后四爻,余皆完具。与残本互相参补,遂还旧观。以篇页颇繁,谨析为一十六卷,以便循览。原本附有《大衍策数》诸图,多已见《大衍索隐》中,今不复录。其《论例》一卷,自述撰述之旨颇备,今仍录以弁首焉。”按,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云:“瞿镛藏有宋刻残本,《四库》本所阙《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象传》注及《系辞上》‘彖也者,言乎其失得’至‘各指其所也’之注,宋本皆全。瞿氏录其文入《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一。好事者若刻此书,可据以补入。惟《四库》本《豫》、《随》、《无妄》经注之阙也,瞿氏宋本亦阙,则终无可考焉。”又按,北京图书馆今藏此书元刻本,题《周易象义》十二卷,有清季锡畴校语,可资参考。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史著作。吴玉章著。1961年9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吴玉章,名永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四川荣县人。本书包括2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第1部分“论辛亥革命”,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全面论述了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并对同盟会政治纲领反满口号的革命性与局限性、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的形式、四川革命党人在保路风潮中最先发动武装起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问题,提出了开拓性的见解,被广大史学工作者所接受,亦被各种版本的教材所采用。第2部分“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回忆”。回顾了作者本人思想革命化的过程和亲身经历的主要革命活动。除诗序和跋外,根据时间顺序列有23个小标题,从“甲午战败,震动人心”;到“二次革命,继续追求真理。”在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时,作者高度赞颂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徐锡麟、秋瑾、邹容、陈天华、龙鸣剑、王天杰和林觉民等人的革命业绩,如实地记述了汪精卫、陈璧君、胡毅生和陈炯明等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本书为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而作,是中国较早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辛亥革命史的专著。鲜明的无产阶级感情,史论结合的写作方法和不少科学的论断,构成了本书的特色,从而成为研究辛亥革命的指导性用书。
麟台故事
宋程俱撰。五卷,首一卷。俱字致道,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举进士。历官吴江县主簿、礼部员外郎、秘书少监等。辞章典雅,诗文有风骨。著有《北山小集》等。此编约当绍兴元年(1151)成书。作者绍兴元年任秘书省少卿时,采摭三馆旧闻、简册所载,而成此书。分官联、选任、书籍、国史等十二篇,所记北宋一代翰林故实,最为详备。此书明代已佚,清乾隆中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中辑出。有《说郛》本、《武英殿聚珍版书》本、《十万卷楼丛书》本。
东坡书传 [四库本]
十三卷。宋苏轼撰。该书《四库全书总目》着录作十三卷,库书为二十卷,数目不合,《总目》着录有误(说见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东坡书传》又称《东坡先生书传》。据晁公武《读书志》,该书对王安石《书》说多所驳议。王书不传,难考苏、王之同异。苏轼究心经世之学,明于事势,且长于议论,其书主要内容以阐释《尚书》义理为主,于兴衰治乱之理多所揭示,分析精辟;对名物制度也有所考据,句读也有独到之处。该书问世之后,在当时影响颇大,林之奇作《尚书全解》、蔡沈作《书集传》,于此书皆有所取。朱熹评价此书,以为是当时诸家《尚书》说解中最好的一种(见《朱子语录》)。唯该书考核水道,附益之以味别之说,颇遭后人非议。该书版本有明万历间刻本,明刻《两苏经解》本,明朱墨印本,《津逮秘书》零本,清顺治刊本,民国十一年(1922)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法华经玄赞决择记
法华经玄赞决择记,八卷,唐崇俊撰,法清集疏,藏诸序,信遍题记,存卷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