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方蔼

- 姓名:叶方蔼
- 别名:字子吉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南昆山(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629
- 逝世日期:1682年
- 民族族群:
叶方蔼(1629—1682年),清代诗人。字子吉,号訒庵。江南昆山(今属江苏)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授编修。后因奏销案牵连罢免。不久恢复原官,渐升至尚书衔刑部右侍郎。卒谥文敏。叶方蔼以诗文受到顺治、康熙两朝皇帝的赏识,康熙帝还将他召入内廷。因此他的作品中有许多感恩、颂圣和歌咏升平之作,如诗歌《授职翰林学士感恩述怀》、《关陇平》、《海氛清》等等。至于其他题材的诗歌,如纪时写景的《村舍见红紫葵花开特可爱》、《清江》,酬答友人的《将至辰山寄勿庵子》、《赠高江村》等,也往往唱出一种所谓“沨沨乎盛世之音”(《四库全书总目》卷173)。象《咄咄吟》那样大胆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章在他的作品中很少。他的诗歌众体兼备,讲求法度,格调和雅雍容。散文的成就相对要差 一些。著有《叶文敏公集》13卷。
叶方蔼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恋爱中的骗子
《恋爱中的骗子》是理查德·耶茨继《十一种孤独》之后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七个短篇。它完美地展示了耶茨高人一等的洞察力和描述力。耶茨借由本书再次证明了短篇小说的力量。显然更有兴趣描写“失败人生”的耶茨,凭借他敏锐的心灵与独到的观察角度,仿佛拼贴艺术般,将美国“小人物”及其生活片断立体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失败的艺术家、生活艰难的单身母亲、疏离的亲情、劳燕分飞的婚姻、叛逆的女儿、转瞬即逝的情事、不可靠的梦想……
长乐六里志
吾少孤未学,及龄稍稍具智识,即喜闻长者谭里中掌故,爱诵忠孝节烈文章。迨更事,怀登涉之志,所至大江南北,流连光景,考文献,莫不期于自达其性情而止。今忽忽年五十矣,念于时无补,愧厕身士林耳。
昌平山水记
明顾炎武撰。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人。居亭林镇,又称亭林先生。明诸生。以后参加抗清斗争。清顺治十六年 (1659) 至康熙十六年 (1677)的十九年中,他多次拜谒明陵,并把在沿途和周围旅行的见闻写成了是书。书共2卷。上卷主要描述了明代帝后所葬在北京昌平县北天寿山处的十三座陵寝: 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怀宗思陵的具体位置、建制装饰等许多情况,并介绍了各朝皇后合葬、附葬的陵寝。下卷则主要记述明陵所在昌平州的历史地理情况。明代昌平包括顺义、密云、怀柔三县,作者关心 “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记述了元丞相脱脱引白河水种稻、顺义土地许多被皇庄占去等许多史实。顾炎武为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所著是书虽然篇幅不长,却详略得当。是书记录了明陵陵域内,原有数十万株苍松翠柏的去存,至为具体,不失为有用的宝贵资料。是书不但是介绍明代帝、后最后归宿处的专著,同时也为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参考。《顾亭林先生遗书汇辑》、《顾亭林先生遗书十种》 等均收有此书。1962年,北京出版社将是书点校,与 《京东考古录》合订出版,1980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据1962年版重新排印出版。
梨园原
戏曲表演专著。清黄旛绰等著。清乾嘉年间,一位名为黄旛绰的老艺人,汇集他平生表演所学所得,著成一书名为《明心鉴》,后经其友人胥园居士庄肇奎增补了一些考证,改名为《梨园原》,1819年玉成其序。仅有抄本,原稿因保存不善,颇有伤损。道光年间,黄旛绰的弟子俞维琛、龚瑞丰得此残稿,托友人秋泉居士叶元清代为修订,并增补了他们二人的表演心得,于1829年序其原委,并以抄本流行于世。1917年梦菊居士汇辑了上述两个抄本,再次加以修订,并首次以铅印出版。后上海出版的两种石印本(附于《梨园大全》内)和北京中华印字馆出版的铅印本,(附于《老狼讨封》内)都是根据梦菊居士本重印的。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九)收录了此书。《梨园原》是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一部论述表演艺术的专著,是研究明末清初到乾隆嘉庆年间昆山腔表演艺术的重要资料。本书首先追溯了戏统源流、行当始末、角色分类和鼓板乐式,然后陈述了“艺病十种”、“曲白六要”、“身段八要”,提出了“凡男女角色,既妆何等人,即当作何等人自居。喜、怒、哀、乐、离、合、悲、欢,皆须出于己衷,则能使看者触目动情,始为现身说法”,以及“面状中生”、 “按情行腔”、 “势贵如真”等创作原则,并主张演员应严格要求自己,“镜中影”, “无虚日”,持之以恒地每天坚持练习。这些论述都是十分宝贵的舞台经验。
议处安南事宜
议处安南事宜,一卷,不着撰者姓氏。所载为毛伯温疏文、兵部揭帖及韶旨一通。嘉靖十八年。复命仇鸾、毛伯温征安南。伯温抵广西,传檄谕意。莫登庸自至镇南关请降,伯温承制赦之,驰疏以闻。诏改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此本列伯温原疏、兵部揭帖及诏旨一通。而兵部议覆疏未载,疑尚有所阙佚也。
净名经关中释抄
又名《净名经关中释批》、《关中疏释批》。佛典注疏。唐道液撰。二卷。北图有生24等七号,英、法等所藏约十号。《释抄》与作者之*《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不同,是以隋智顗所撰六卷本《维摩经玄疏》为主,吸收各家对《维摩经》注释并加批释而成。全文先从五门对《维摩经》进行分析:(1)释名:论述《维摩经》之由来,历代翻译经过及解释经题。(2)明体:以不思议真性解脱为体。(3)明宗:以佛国因果为宗。(4)辩用:以权实善巧为用。(5)判教:谓该经主旨抑小扬大。然后注疏僧肇之序文及逐一疏通经文。释义精要。历代大藏经未收,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