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倭诏

作者:朱翊钧
平倭诏

1592至1598年(明神宗万历二十至二十六年;朝鲜宣祖二十五至三十一年;日本文禄元年至庆长三年)间,由于丰臣秀吉发兵入侵朝鲜、觊觎大明帝国而引起的东亚区域性战争。是役大明因宗藩关系军援朝鲜。明神宗平定倭乱后,以此诏告天下,由此奠定了东亚三百年的稳定格局。

章节列表

升序↑

朱翊钧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石墨镌华

石墨镌华

碑刻辑录。明代赵崡编。六卷,附录二卷。编者盩厔(今陕西周至)人,其家附近为汉、唐故都,古代碑刻较多,加上嗜好金石,故蓄有众多旧碑,且多是宋、元以上为欧、赵所未收者。将其跋尾共二百五十三种刊刻成册,每碑目下,各注明其地。取刘勰《文心雕龙·诔碑篇》中的句子,名为《石墨镌华》

初真十戒

初真十戒

道教戒名。据《云笈七签》卷四十所载,初真十戒即:“第一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第二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第三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第四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人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五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六戒者;不得饮酒过羌,食肉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第七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䘏贫穷;第八戒者,不得交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棲集清虚;第九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诚万物;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词,以道德为务。”此十戒为初出家超俗者所受持的基本戒律。清初王常月《初真戒律》中的“初真十戒”内容基本相同,较《云笈七签》更为严格。规定凡初入道者,不论出家道士和在家道士,必须先受三皈依戒,次受老君五戒,若无破犯,经过百日之后,方可受“初真十戒”,再次方可受“三百大戒”,即“中极戒”。

归厚录

归厚录

世俗論龍。不明高山平洋。乃是兩事。於高山則宗喝物點穴之虛議。及至平洋。亦以山龍脈息求之。高山既昧。平洋亦誣。歸厚一篇。專為平洋而作而水龍之法盡於此矣。千古不傳之訣。忠告有生。一片孝敬之心。永錫爾類。自是民德歸厚矣。斯與楊公撼疑二經。並駕齊驅。惜失作者之名。然閱其文義。非天下之至精。則不能與於此也。有謂蔣大鴻得天宮之秘。因著此篇。門人范生為之圖註。而范氏謂是佚名。古本繫明冷謙註。然蔣大鴻自謂地理辨證之外。止有天元五歌。別無他本。據此則范氏之說為確。原本註義。剴切鮮明。後人多以意見增刪。故間夾雜不真。今增天元理數。悉為考證。并馭極章註末。附蔣大鴻黃白二氣說。審運章註末。附余所撰中元餘氣辨。雲菴蔣國宗城氏註。

平回纪略

平回纪略

清代甘肃回民起义史料。撰者佚名。上下两篇, 分述乾隆四十六年 (1781)和四十九年甘肃回族、撒拉族联合反清起义经过。起义军先后围攻兰州、礼县时,作者负责二城守御,记叙颇详。虽敌视回民起义, 但从侧面亦反映出一些事实真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菩提道次第心传录

菩提道次第心传录

菩提道是成佛的道路或觉悟的方法。 这部《菩提道次第心传录(藏汉对照本)》,是兰仁巴大师的学修心得笔记。 兰仁巴大师(1922-1997)原名阿旺彭措系拉萨哲蚌寺僧人,雪域当代著名的高僧大德。他因一生学修《菩提道次第广(略)论》而驰名中外,号称 “兰仁巴”(即“菩提道修行人”之意),被誉为“雪域圣教的光辉明灯,伟大的菩提道修行者”。 作者在这部笔记中高度概括了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略)论》教义的理论要点,是一部完整的菩提道学修提纲。 该笔记语言通俗、生动,运用大量比喻,行文流畅,线索清晰,阐明了藏传佛教所依据的主要理论问题,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造立形像福报经

造立形像福报经

全一卷。译者不详。约译于东晋时代(317~420)。又作造佛像福报经、造立形像经、形像福报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经中叙述优填王发愿造立佛之形像,世尊即为王说造像之甚深功德,谓于无量后世身心必得大福报。卷末有‘往生阿弥陀佛国’之语,推知本经出于盛行弥陀净土信仰之年代。此外,本经之同本异译经为作佛形像经,又作优填王作佛形像经、作像因缘经,译者亦不详,约译于东汉,惟卷末无造立形像福报经之优填王赞佛偈与世尊答王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