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课、律宗(一)
- 第二课、律宗(二)
- 第三课、律宗(三)
-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 第四课 华严宗(一)
- 第五课、华严宗(二)
- 第六课、华严宗(三)
- 第四、五、六课综合指要
- 第七课、华严宗(四)
- 第八课、天台宗(一)
- 第九课、天台宗(二)
- 第七、八、九课综合指要
- 第十课、天台宗(三)
- 第十一课、天台宗(四)
- 第十二课、三论宗(一)
- 第十、十一、十二课综合指要
- 第十三课、三论宗(二)
- 第十四课、法相宗(一)
- 第十五课、法相宗(二)
- 第十三、十四、十五课综合指要
- 第十六课、法相宗(三)
- 第十七课、法相宗(四)
- 第十八课、法相宗(五)
- 第十六、十七、十八课 综合指要
- 第十九课 法相宗(六)
- 第二十课 读经录要(一)
- 第二十一课、读经录要(二)
- 第十九、二十、廿一课综合指要
- 第廿二课、读经录要(三)
- 第廿三课 真言宗 (一)
- 第廿四课 真言宗 (二)
- 第廿二、廿三、廿四课 综合指要
- 第廿五课 真言宗 (三)
- 第廿六课 真言宗 (四)
- 第廿七课 禅宗 (一)
- 第廿五、廿六、廿七课 综合指要
- 第廿八课 禅宗 (二)
- 第廿九课 禅宗 (三)
- 第三十课 净土宗 (一)
- 第廿八、廿九、三十课 综合指要
- 第卅一课 净土宗 (二)
- 第卅二课 净土宗 (三)
- 第卅三课 净土宗 (四)
-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
- 第卅四课 净土宗 (五)
- 第卅五课 净土宗 (六)
- 第卅六课 总说
-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
猜你喜欢的书
萍小姐的主意
研究心理学的露西·萍小姐,在一所女子学校的短暂访留期间,与一群性格各异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一个女孩突如其来的“意外”死亡,打破了整个学校的宁静,而萍小姐不经意的发现,也让她陷入了理智与情感的抉择: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可以做出所谓“正确”的决定吗?
虏庭事实
原书已佚,仅于涵芬楼《说郛》卷八存留数则,分为姓氏、风俗、仗责、拜天、黄鼠、婚聘、过盏、放偷、披秉、哑揖、丧葬、血泣、释奠、寺塔等条,记述了女真各部当时的政治、生活习俗等内容。
孙真人摄养论
孙真人摄养论,唐人孙思邈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本篇言脏腑补养法,文体类似《礼记•月令》。书中列举一年十二月中五脏六腑之气运病变,以及饮食起居之相应增减宜忌事项。例如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味以助肾补肺、安养胃气;此月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勿食生葱生蓼,勿食蛰藏之物,虎豹狸肉;此月四日宜拔白发,七日宜静念思真、斋戒增福,八日宜沐浴,忌远行等等。其余各月与此类似。南宋《秘目》着录孙思邈《五脏旁通导养图》一卷,似与本篇有关。
乐府传声
曲学著作。清徐大椿著。一卷。共三十五章。本书针对当时唱曲方法中的一些毛病,从音韵、声乐等角度提出自己的一系列看法。书中特别注意唱曲的口法问题,要求演唱者对“五音”、“四呼”、“鼻音、闭口音”、“四声各有阴阳”诸方面都能“识真念准”,而且要掌握各字唱法,如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派三声等各种字调的不同唱法。认为唱曲不仅要掌握口法技巧,更要理解曲情,而且要“设身处地”地进入角色,唱出动人效果。还提出演唱处理中的许多具体技巧,如“断腔”、“顿挫”、“轻重”、“徐疾”等。在论述演唱方法时,则指出不可因声害辞,要注意作曲与唱曲的协调,明确提出:“作曲者与唱曲者,不可不相谋也。”本书对唱曲艺术的经验总结及理论研究是继元代《唱论》、明代《魏良辅曲律》、《度曲须知》之后的又一重要发展。为中国声乐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贡献。《乐府传声》今存版本有清乾隆十三年丰草亭原刻本及咸丰九年真州吴桂重刻本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系以丰草亭原刻本作底本并附以吴桂本所增内容。今有吴同宾、李光撰《乐府传声译注》。
春秋经解
十二卷。崔子方(生卒不详)撰。崔子方字彦直,又字伯直,号西畴居士,涪陵(今属四川)人,宋代着名经学家。《永乐大典》引《仪真志》之崔子方与苏轼、黄庭坚游,尝为知滁州曾子开作《茶仙亭记》,并刻石于醉翁亭侧,黄庭坚称其为“六合佳士”。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称他于哲宗时三上疏乞置《春秋》博士,不报,乃隐居真州六合县,杜门着书者三十余年。崔氏着述,除此书外,还有《春秋本例》、《春秋例要》。通观崔氏之学,要在明“日月之例。”其《春秋本例序》云:“《春秋》之法,以为天下有中外侯国,有大小位,有尊卑。情有疏戚,不可得而齐也。是故详中夏而略外域,详大国而略小国,详内而略外,详君而略臣,此《春秋》之义,而日月之例所以生也。着日以为详,着时以为略,又以详略之中而着月焉,此例之常也。”此书之宗旨,据其《后序》称,乃因戚《左氏》不着日月之例,且考圣人之例亦大疏略;而《公》、《穀》虽“知日月之例,然亦不知崩葬卒薨与弑君之无例”,所以“其辞至于乘乱而不可信。”因而此书重在阐发《春秋》一书的“日月之例”。其《自序》云:“圣人欲以绳当世之是非,着来世惩劝,故辞之难明者着例以观之。例不可尽,故有日月之例,有变例。慎思精考,若网在纲。”由于崔氏执着于“日月之例”这个虚妄的大前提,故虽亦能发“诸家所未发”,自成一家,但其“过泥”、“偏驳”乃至荒诞之处自所难免。现存有宋刻本,《四库》本是从《永乐大典》辑出的。
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
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与《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止有华言四十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