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种性义抄

作者:佚名
华严宗种性义抄

日本僧人亲圆所撰,全书仅一卷,却在华严宗教义阐释领域有着独特价值。亲圆生活于日本佛教发展的关键时期,彼时华严思想在日本已历经传播与发展,他有感于华严宗 “种性” 义理的深奥与重要,遂精心撰写此书,为后世深入理解华严宗的修行根基与众生解脱可能提供指引。 书中核心聚焦于华严宗 “种性” 概念的解析。在佛教语境中,“种性” 关乎众生先天所具的成佛可能性与修行资质。亲圆在书中梳理出,依据华严宗五教判释体系,不同教义对种性的界定各有差别。小乘教立六种性,分别为退法、思法、护法、住法、堪达法、不动法种性,此教主要着眼于修得佛性,未涉及性得佛性层面。始教建立二种性,即本性住种性与习所成种性,同时提出五种性,包括声闻、独觉、菩萨、不定、无性有情种性。终教以真如本觉性种性为核心,认为本觉真如受根本无明熏染,进而形成三细六粗等烦恼,成就万法,而其本性则是一味平等的。顿教主张唯一理性,此理性遍一切有情与非情。圆教的种性义理更为圆融,立一因一果、主伴具足、理事圆融、因果无二之性,且此性通一切有情非情,彰显了华严宗圆教的广大圆融境界。 亲圆在阐释过程中,不仅系统引用如《华严经》《俱舍论》《大般若经》《瑜伽师地论》《佛性论》等大量经论原文作为依据,展现出深厚的经教功底,

猜你喜欢的书

华阳集

宋人张纲(1083—1166)撰。四十卷。纲字彦正,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一作金坛人)。大观政和间试舍法三中首选。除太学正,迁博士,累官给事中。初与蔡京、王黼不合,南渡后与秦桧不合,致仕。桧死,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终于彦知政事。其座右铭曰:“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天下”。自号华阳老人,谥文定。此编系其嗣子坚搜辑编成,以其自号名集。凡文三十三卷,诗五卷,词一卷,后附行状一卷。总八百五十九篇。纲每成一文,都人辄传播,经建炎兵燹,十不余一。又以秦桧柄国,惧为所忌,绝意著述有年,故斯集所存,实为不足。《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诗文典雅丽则”。冠洪迈、于文熙二序。有《四库全书》本。

康熙安平县志

十卷,陈宗石纂修,康熙二十六年重修,经患立堂藏板。

关帝历代显圣志传

明代白话长篇神怪小说。一名《关帝神武志传》,存明崇祯间刊本,四卷三十三则(目录三十四则)。又名《英烈神武传》、《关帝神武志传》。白话短篇小说集。题穆 氏编辑。均为三国蜀汉关羽死 后为神及其显灵之类故事,不免浓厚的宗教崇 拜色彩。如卷一《当阳灵建玉泉刹》,写关羽死 后其魂不灭,受天台智者大师点化受戒故事。 《解州大破蚩尤神》、《延庆寺助诛淫僧》等,皆写其为民锄害事。有一些明人附会之传说,如 卷二《嘉馀常州三杀贼》,写关公显圣,助官兵 破倭寇。此书正文前收录了大量有关关帝祀庙 碑铭、匾联等资料。有明末刊本。据书中称朱 元璋为“我太祖高皇帝”及晚及崇祯三年 (1630)事,可知为该年以后刊刻。大塚秀高《增 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元代杂剧剧本。简名《破窑记》。王实甫撰。旦本。剧叙宋代故事:洛阳员外刘仲贤,颇富家资,令女儿刘月娥抛绣球招婿。寇准、吕蒙正住城南破窑,意待刘员外招婿后献诗求钞。不料绣球打中吕蒙正,刘员外嫌蒙正家贫,将其夫妻赶出。白马寺僧人撞钟开斋,蒙正每日去赶斋就食。后寺僧改为斋后撞钟,蒙正再至,斋饭已无。蒙正知是辱己,题诗于壁,含恨而去。至破窑,见锅碗尽碎。月娥道是适才其父怒而为之。寇准借得两锭银子,与蒙正赴京应举。二人俱中。蒙正授洛阳县令,未至其家,先遣媒婆劝月娥改嫁,为月娥所拒。蒙正又扮寒儒归,月娥亦无怨言。蒙正叹为贞节。夫妻同至白马寺烧香,刘员外牵羊担酒,前来认亲,蒙正拒不相认。适寇准奉命前来进香,道昔日斋后撞钟,打破锅碗,均是刘员外为激其上进所用苦心。蒙正始悟,拜认岳丈。按,吕蒙正妻姓宋,蒙正无住破窑事,亦无斋后撞钟事。此剧内容当为作者所虚构。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钞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金刚经宗通

金刚经宗通,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宗通》,七卷,明曾凤仪宗通并序。后二卷为偈释,原另编一目,今合并。佛典注疏。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释经如遇经文残略处,则“僭录唐译,用备周观”。全书分“正答”与“蹑迹断疑”两部分。释文取功德施菩萨造、梁傅大士颂的《金刚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并参考宋长水子璿的《金刚刊定记》,间采其他尊宿机缘语句合之,故题名“宗通”。后附《金刚经偈释》二卷,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苾刍迦尸迦十法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对迦尸迦而说具足惭愧多闻等十法则得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