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老尼偈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亨利六世
《亨利六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戏剧,首次出版于1623年。该剧上篇写英国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由于贵族不和而失利;中篇写国内贵族的纷争和平民起义,导向内战;下篇写红白玫瑰战争时期的封建内战,红玫瑰贵族集团一度战败,国王被杀。在整个剧本中亨利六世被描写成了一位昏聩无能君王。贯穿全剧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有了强有力的王权,王国才得平安,而作臣下的职责就是尽忠国事,不得为私利横生事非。
闺训千字文
为清代女子蒙学教材之一,原名《女千字文》,清人所作。该书与《改良女儿经》一样,贯穿书中的中心思想仍是“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观念,但对一些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事的基本规范训则也有详细的描述,对女子的一生成长有很大的教育作用。书中正文开始就说: “凡为女子,大理须明,温柔典雅,四德三从。”接着又说:“孝顺父母,惟令是行”、“言词庄重,举行消停”、“补拆浆洗,绣凤描凰,针线精致,裁剪审详,最忌懒惰,活计匆忙”、“夫妻匪易,契注朱绳(传说月下老人有一簿子,记载着谁和谁应当结婚,他还有一口袋红绳,能将有夫妇缘分的男女之足拴在一起,是谓契注朱绳),仰仗企望,苦共甘同”、“伯叔姊妹,兄弟甥侄,亲疏远近,周恤提携”。从中体现的一些传统美德也是显而易见的。
补农书
反映浙江嘉湖地区农业生产的农书。清张履祥撰。成书于1658年。此书为补明末《沈氏农书》而作。内容包括“补农书后”22条,主要论述农桑园圃事宜;总论9条,述地主持家操业之经验;附录8条也多与农事有关。介绍了我国南方江浙一带的种植业、养殖业的生产经验和集约经营等方面的知识,记载了桐乡等地较重要的经济作物如甘菊、大麻、梅豆和芋艿等的栽培技术。内容广泛、实用。乾隆年间,朱坤编辑《杨园全集》时把《沈氏农书》与该书合为一本,分为上、下两卷,并统称作《补农书》。《沈氏农书》卷有4部分内容,其中“月令”部分按月列举重要农事、工具和用品装备等;“田地法”部分记述稻、桑栽培事宜;“蚕务(附六畜)”部分介绍养蚕、丝织和六畜饲养;“家常日用”部分关于农副产品加工和贮藏,另附“区田法”。书中介绍的耕作技术、农业资源利用、集约经营基本措施、农业商品生产和雇佣关系等以及提供的农副产品单产、价格、利润等数据,为研究明末清初嘉湖地区农业生产和技术提供了可贵的资料,有的至今对农事仍有参考价值。
费绳甫先生医案
医案医话类中医著作,成书于1913年。本书上卷列经络病、湿热病、吐血、脱肛、遗精等十九类病案;下卷列心悸、不寐等八类病案,另附费氏验方。本书病案均先列症状,次列处方,加以辨证分析。方中对生地、麦冬、石斛、沙参等养阴、清热、生津之品应用颇多。
曲录
古近代戏曲论著。6卷。王国维著。宣统元年(1909)晨风阁丛书本。后辑入1927年刊《王忠悫公遗书》、1934年石印本《王忠悫公遗著十五种》及1936年石印本《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中。卷首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八月作者《自序》及宣统元年夏五月《自序》。成稿于光绪三十四年。作者在宣统元年《自序》中云:“国维雅好声律,粗暗流别,痛往籍之日丧,惧来日之无征,是用博稽故简,撰为总目。存佚未见,未敢颂言;时代姓名,粗具条理。为书六卷,为目三千有奇。非徒为考镜之资,亦欲作搜讨之助。”该书系参考焦循《曲考》、黄文旸《曲目》、无名氏《传奇汇考》等各家曲目、各种曲谱及藏书家目录辑成。主要著录宋金杂剧院本及元、明、清杂剧、传奇曲本和总集、散曲集并曲谱、曲韵等书目。当时姚燮《今乐考证》尚未被发现,该书即为收集较为详备的一部古典戏曲书目。
餐樱庑随笔
况氏为晚清词学大家,兼治野史掌故,著述甚丰。该书即其中的一种,杂记清代宫廷辛秘,朝野轶闻,典章学术,市井风情等,稍兼前清历代野史。该书原连载于《东方杂志》(十三卷),现据此标点整理,参考了今人的整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