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经目录

作者:法经
众经目录

凡七卷。隋代法经等撰。又称隋众经目录、法经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收录后汉至隋代所翻译之经论等。凡立九录,分类录出译经之目。前六卷为别录,第七卷为总录,初附上表,其次列出本录之总目次。依第七卷总录九录为:(一)大乘修多罗藏录七八四部,一七一八卷。(二)小乘修多罗藏录八四二部,一三○四卷。(三)大乘毗尼藏录五十部,八十二卷。(四)小乘毗尼藏录六十三部,三八一卷。(五)大乘阿毗昙藏录六十八部,二八一卷。(六)小乘阿毗昙藏录一一六部,四八二卷。(七)佛灭度后抄集录一四四部,六二七卷。(八)佛灭度后传记录六十八部,一八五卷。(九)佛灭度后著述录一一九部,一三四卷。九录合计二二五七部,五三一○卷。九录中,前六录各有一译分、异译分、失译分、别生分、疑惑分、伪妄分等六分,后三录各有西域圣贤分、此方诸德分等二分,凡四十二分。本书之记载颇为正确,尤以疑惑及伪妄之鉴别,特为现代学者所重视。

法经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备倭记

备倭记

明代卜大同撰。全书共2卷。上卷分制置、方画、将领、士卒、烽堠、险要、战舸、边储8篇;下卷分奏牍、策议2篇。作者卜大同,字吉夫,秀水(今嘉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曾任湖广按察司佥事、布政司参议、福建巡海副使。此书即其在福建任事讲求备倭之术而作。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箓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箓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箓,撰人不详。书中提及明初正一道天师张正常、张宇初、张宇清等人,应出于明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乃太清天中老君授正一真人。内载五方神君名号、符图、神像,以及授箓盟信、法祠等。据称凡被恶人厌祷,或被鬼神诅咒而生灾害,寻道士受得此箓。即可「解释咒诅,荡禳厌祷,消灾度厄,延寿长年」。

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

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

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题「林屋山人全阳子注解」。全阳子即宋元之际著名学者俞琰。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按《沁园春词》相传为纯阳真人吕洞宾所作,言内丹功法。俞琰注引述全真道及南宗丹书,发明歌词本意,简明易解。

古方汇精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1804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唐君毅著。上下册。凡三十 二章及自序、导论、附录、后序。八十二万言。1977年台 湾学生书局初版。收入《唐君毅全集》。为作者一生学问 与思想的结晶。本书从人的生命存在出发,把人的心灵 活动分为九种境界:(1)万物散殊境,为心灵相应于客 观事物的体所成的境;(2)依类成化境,为心灵相应于 客观事物的相所成的境;(3)功能序运境,为心灵相应 于客观事物的用所成的境;(4)感觉互摄境,为心灵自 己反省主观的感觉活动所成的境;(5)观照凌虚境,为 心灵自己反省主观之相的呈现所成的境;(6)道德实践 境,为心灵反省主观之用的活动所成的境;(7)归向一 神境,为心灵超主客观的有关体的响往所成的境;(8) 我法二空境,为心灵超主客观的有关相的活动所成的 境;(9)天德流行境,为心灵超主客观的有关用的响往 所成的境。前三境为客观境,中三境为主观境,后三境 为超主客观境。作者认为,这九境无高下差别,都是人 的心灵本身所具有的,都有不可移易的意义。作者从心 灵的这九种境界出发考察了中国、西方、印度已有的思 想成就,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德性是人的生命存在的 整个表现,儒家的成德之教是人“安身立命”的归极。作 者的最终旨趣在于建立和论证现代新儒学的心性论。 此书在海外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科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科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科,一卷,宋师会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