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尼关要

作者:德基
毗尼关要

律学著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德基辑。十六卷。系《四分律比丘戒本》的注释书。本书释九种戒相,每种戒相均为四分:初总标;二别列戒相;三结问;四劝持。于“别列戒相”中之各戒下,又设总释、缘起处、起缘人、所立戒相四科。于“所立戒相”下又立释义、犯缘、定罪、开缘、会详五目。见载于清《龙藏》及日本《续藏经》。德基另撰有《毗尼关要事义》一书,专为本书中难解难读之字、词、语句释义注音。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德基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席上腐谈

席上腐谈

养生著作。2卷。宋·俞琬撰。上卷前数十条为考证名物之语, 词意多肤浅无稽, 其余皆闢容成之术, 及论《诸氏遗书》胎孕之说。下卷则备述丹书, 而终之以黄白为戒, 大旨皆不出于道家。而在道家之中, 持论独为近正。由其先明儒理, 故不惑方士之诡说也。是书实为剳记杂说, 以修道摄生为主。据《四库全书总目》 。

崔府君断冤家债主

崔府君断冤家债主

简名《冤家债主》、 《崔府君》。杂剧剧本。元郑廷玉作。四折一楔 子,末本。崔府君名子玉,民间传其善断阴府公 事,唐宋杂说多及之。剧写崔府君与晋州古城 县张善友为结义兄弟。张有白银五锭被赵廷玉 盗去;适五台山僧以化缘修庙所得白银十锭, 寄存其家,被张妻骗赖不还,山僧懊恨而去。后 张连生二子,长子善经营,家业兴旺;次子挥霍 无度,乃败家子。张使两子分家度日,不料长子 病死,妻被次子气死,次子也相继死去。张埋怨 天地不公,向崔控告本县土地和阎神,崔召其 妻子阴魂与张梦中相见。张才知长子前生是窃 贼赵廷玉,特转生其家偿债;次子前生系五台 山僧,为索债而来投胎,现两债具清,人各去 了。至于张妻,骗赖僧人钱财,理应入地狱受 苦。张至此方悟冤家债主之前因后果。此与杂 剧《看钱奴买冤家债主》写作倾向相近。今存有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和《元曲选》本。

瑜伽师地论选译

瑜伽师地论选译

本注译旨在充分继承前人注疏披寻成果的基础上,对原典加以详注并译成现代语体,且力求反映现代宗教学、佛学有关研究的新成就,做到让教外普通读者也能看懂,并受到此宝典的不尽惠溉。然而在实际工作进行中,感到此译的难度极大,本人又才疏学浅,根性愚钝,每每因一组名相的译文苦索数日。幸有玄奘大师精神的鼓舞,为弘扬中华文化,我终于努力完成了本注译,虽聊胜于无,但错谬之处定有不少,吾寄望来者献出更佳注译本。

大智度论疏

大智度论疏

七卷。隋代释慧影 (生卒年不详)撰。慧影,俗姓江,巴蜀 (今属四川省)人。为潼州迁善寺沙门,释道安弟子。隋代曾为二十五众主。其著述尚存的有《伤学存废厌修三论》和《大智度论疏》。《大智度论》略称《智度论》、《智论》、《大论》一百卷,天竺僧人龙树著。姚秦弘始四年(402),鸠摩罗什于长安逍遥园中西明阁上所译。此论是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又名 《大品般若》即一再译过的 《放光般若》、《光赞般若》和玄奘译的《大般若经》第二分)的论著。主要内容有:首缘起第一,略述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的因缘。接着解释初品中如是我闻一时第二,乃至释初品中信持无三毒第五十二,是为释《序品》第一。顺次以下释 《报应品》(《即奉钵品》)第二,释 《嘱累品》第九十,是为释摩诃衍(大乘)论。般若波罗蜜与摩诃衍是一个意思,即 “大乘”。因此,《大智度论》释般若也就是释摩诃衍论。《大智度论疏》原本二十四卷,今已残缺不全。尚存的有:疏卷第一、释论卷一、疏卷第六、释论卷十九至二十一、疏卷第十四、释论卷三十二,三十三、疏卷第十五、释论卷三十四、五、六、疏卷第十七、释论卷四十至四十四、疏卷第二十一、释论卷五十九至六十四、疏卷第二十四,释论卷七十五至八十二,凡七卷。卷第一第六所释均十分详明,科判亦周密。卷第十四等以下,则非常简略。每品之初,大部科分释义。多引心论之义,成实之说用于疏解。在大乘经典于罗什所译诸经外,多引昙无谶和菩提留支所译《涅槃》等。《大智度论疏》在当时和唐代以后,仍有一定影响。是研习 《大智度论》 的珍贵资料。现常见收载于 《续藏经》。

念佛超脱轮回捷径经

念佛超脱轮回捷径经

念佛超脱轮迴捷径经,一卷,即淨业日课。

无文道灿禅师语录

无文道灿禅师语录

全一卷。宋代僧无文道灿撰,法嗣惟康编。度宗咸淳九年(1273)刊行。又作无文道璨禅师语录、无文和尚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为育王山笑翁妙堪之法嗣无文道灿之语录。内容包括荐福寺语、开先华藏寺语、再住荐福寺语、小佛事、赞、偈颂、题跋等。道灿另撰有‘无文印’二十卷,系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