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东坡全集
150卷,宋苏轼撰。今考轼集在宋世原非一本。邵博《闻见后录》称,京师印本《东坡集》,轼自校,此本毁于靖康之乱。《书录解题》称有杭本、蜀本,又有轼曾孙峤所刊建安本,又有麻沙书坊大全集本。当时以苏州居世英刊本为善,今亦无存。苏辙作轼墓志,称轼所著《东坡集》92卷。与《志书志》、《书录解题》并同,与《宋史·艺文志》著70卷不合。其集收赋23篇:《秋阳赋》、《屈原庙赋》、《昆阳城赋》、《反杞菊赋》、《服胡麻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洞庭春色赋》、《黜鼠赋》等。其中以《赤壁赋》、《后赤壁赋》二篇文赋写得最好,也最有名。该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宋蜀刊大字本、明茅氏刊本、陈明卿刊本、明成化四年江西布政司重刊宋本、清蔡士英刊本、康熙中刊本、道光中眉州刊本等。
黄帝阴符经注解(任照一注)
黄帝阴符经注解,题「绥德军道民任照一注」。《通志•艺文略》已着录是书一卷,当出于北宋。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前有作者小序,谓「黄帝阴符书三百余言,直指人心,使谛观天道与人道有阴符契机之理」。又总叙经文要旨云:「阴者暗也,符者合也。……黄帝修《阴符经》,以明天道与人道有暗合大理之妙,故谓之阴符焉」。其说本于李筌所传骊山老母玄义。注文着重发挥天道与人心契合之理,兼涉内丹养生之说。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
原作者不详,宋代李嘉谋注解。五卷,前有序。据序文,此经板行西蜀,至南宋理宗宝祐(1253—1258)年间,天饴子谢图南为序而传,蜀本已不存。谢图南宦游岭表,得此经于方外一蜀士之手,后至西浙授李嘉谋,嘉兴道士李君可募工付梓以传,并与所谓《八威龙文》合刻为一书,由李嘉谋作序。今本无谢、李之序,亦无《八威龙文》,当系元以后版本。经文托称元始所说,分为妙、元、神、真、道五篇,每篇一卷,一千言,共计五千言。每篇九章,合计四十五章。序称其与《老子》五千言并传于世,实则仿照五千言,借《道德经》之名以引起世人注意,以广流布。经文主要讲明妙、元、神、真、道的含义及其之间关系,尤重对“道”的阐释。李注按经义发挥,或引儒佛之说以解,明白易懂,较晦涩的原文更具理论价值。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道德真经藏室慕微篇。宋陈景元编撰。十卷。据杨仲庚序,是书朴理宗宝佑六年(公元一二五八年)刊行。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景元摭拾诸家注疏精华,参以其师韩知止、张无梦之说,取严君平、孙登之说为多,大旨以重玄为宗。引文多不注明出处。
古今风谣
民谣集。明杨慎辑。一卷(一作两卷)。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文学家,正德进士,授翰林修撰。世宗时,以直言极谏贬云南永昌。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后受业李东阳门下,诗有拟古倾向,贬谪后,多感愤之作,一生所著甚丰,词曲、杂著等百余种,亦重视民间文学,后人辑有《升庵集》,散曲有《陶情乐府》。是书系杨慎居云南时,为游目遣怀,博采古书及民间流传之歌谣成集,故名。成书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约两万字。收入自上古至明代嘉靖时期的古今民谣280余首。为我国较早的民间歌谣专集。编者博览群书,广为采撷。从先秦古籍及历代有关文献中,搜罗摘引时谣、童谣、韵语和注文,以古籍传引的先后为序,加以编排。所选歌谣,内容多牵涉时政和对历朝人物的评价。
战国策校注[四库本]
注释书。元吴师道撰。《四部备要》本33卷。《战国策》编自汉刘向,注始后汉高诱。传至北宋,正文及高注均有佚缺。曾巩曾合诸本作校补。南宋时姚宏及鲍彪以曾巩校本为基础,分别作注。姚氏仍刘向所定编次,稍补高注之缺,重校正,兼训释,凡所增注,悉冠以“续”字,是为姚氏续注本。鲍氏则打乱刘向旧有章次,以王系事,重定编次,又考之《史记》诸书,新为之注,是为鲍氏新注本。吴师道以为,鲍注虽于高注讹漏多所补正,然缺失仍多。便以鲍注为底本,参以姚注,重作校注,撰成此编。是书一仍鲍氏所定章次,但又取刘向、曾巩所校33篇486章旧第置于卷首,以存旧本章次。是书为校补鲍注而作,凡校正者,标以“正曰”;凡补注者,标以“补曰”。书首有《校正凡例》并自序。《四库提要》称是书“撮举彪注之大纰缪者凡19条,议论皆极精审。其他随文驳正,亦具有条例。古来注是书者,固当以师道为最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