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他译本)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圭峰集
诗文别集。二卷。元卢琦撰。圭峰是卢琦所居地,因以为集名。抄本或作《圭斋集》,误。徐火勃《笔精》说:“《圭峰集》岁久弗传,近岁惠安庄户部徵甫蒐而梓之,误入萨天锡诗六十馀首。”二卷本为元陈诚中所编,明神宗万历(1573—1620)初,朱一龙、董应举作序并刊刻。此本刻在庄本之前,但已多窜入他人作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详举其篇目,计五古中窜入陈旅诗一首,五古、七古、七律中共窜入萨都剌诗三十二首;《提要》并指出,集中窜入萨都剌《溪行中秋玩月》一篇,原自序称“余乃萨氏子”云云,显然为萨氏诗,此集竟改题为《儒有萨氏子》,序末又删去“至元丁丑仲秋书”一句,直是作伪,不属误收,“盖编辑之时,务盈卷帙,以夸蒐采之富,故真赝混淆如此也”。此解释尚待商榷,疑有别因。集中又载赋三篇、记六篇、志铭二篇、祭文一篇、启三篇、杂著九篇,则确为卢琦所作无疑。四库馆臣删去诗之妄录者,并其文录为二卷,末有附录。故二卷本系重编本,不是原本。陆氏《藏书志》有旧抄本七卷,并载有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丙午(1366)孙伯延序。
训民正音
朝鲜最初的文字方案,由李朝世宗命集贤殿郑麟趾、崔恒、朴彭年、申叔舟、成三问、姜希颜、李垲、李善老等于1443年12月所创,1446年颁布推行。是一种具有方块字特征的拼音文字,读起来是拼音,写成后是方块字形。原共28个字母,元音字母11个,辅音字母17个。训民正音的创制,在朝鲜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世宗皇帝在《训民正音》开场白中说:“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矣。”“训民正音”音韵理论渊源于汉语音韵学,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结合了朝鲜语的特点。简单易学,有很多优越性,能准确表述朝鲜语,“训民正音,虽风声、鹤唳、鸡鸣、狗吠皆可得而书矣”,为朝鲜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花木小志
(清)谢坤撰。收录花木130余种。有道光间《春草堂全集》本。
钦定叶韵汇辑
五十八卷。清梁诗正等撰。是书字数及部分皆仍《佩文诗韵》之例,惟以今韵之离合别古韵之异同,如江韵独用,则一韵为一部,东冬两韵同用,则两韵为一部,支微齐三韵同用则三韵为一部。每部皆附叶韵,略如吴棫之 《韵补》。只是《韵补》于今韵每部皆附叶韵,此书则一部独用者附本部末,诸部同用者即总附诸部末,如“蒙”字叶莫邦切,则独附江部后;“江”字叶户公切,则总附东冬二部后;“鱼”字叶鱼羁切,则总附支微齐三部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夫古今声音之递变,亦如大小篆隶八分之递变,或相因,或迥不相近。以迥不相近之音施于歌咏,于古虽有征而于今不能悉协。唐人古诗大抵皆相近之音,故东冬江古音虽同,而此书东冬自为部,江自为部;支微齐佳灰古音虽同,而此书支微齐自为部,佳灰自为部,皆取不戾于古而可行于今也。”至于叶韵“此书所录,惟据古书注有是音者,使以类相从,明前有所承即后有所本。不复旁牵博辨,致枝蔓横生,解结释纷,尤为得要,于数百年讲古韵者,诚为独酌其中矣。”是书有殿刊本。
医医小草
医论。清宝辉编。一卷,附一卷。辉字玉珊,自号西湖钓叟,荆州(今湖北江陵)人。为扬州名医叶子雨门生。曾游历川、广、闽、浙等地,博览古籍。撰有《易知录》、《医籍选》等。认为金元诸家对寒、温、疫三证的治法各有所偏,故撰此书。成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凡十七篇,约万余言。首为精义汇通,论制方用药之法。次论六经提纲、六气便解、治病法解、说寒、说温、说疫、辨证等,叙述理论与临床医学中审脉、辨证、析因、论治等问题。末附《游艺志略》一卷,系得诸于师友者。以问答体裁论述了《内经》、《难经》中有关营卫、脏腑、三焦、经络及中风等理论与证治,有一定见解,可补前书之不足。有一九三六年铅印《珍本医书集成》本。
双溪杂记
《双溪杂记》是杂记见闻的一部书,记载的都是朝廷中的故事。对于宏治以前的记事,真实性较强,足可以与正史相参照,即便是是非的评断取舍,亦不十分乖谬。到了正嘉之间的记事,就有些任凭私见,多有污蔑之处,不可据以考实了。有《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均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