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觉忞禅师语录

作者:木陈道忞
弘觉忞禅师语录

二十卷。清·木陈道忞说,显权等编。清·顺治十七(1660)年敕刊。收在《禅宗全书》第六十四册。道忞禅师,为密云圆悟之法嗣,系大力弘扬临济宗风之宗匠,曾住持天童山,历住各州之道场,后奉召入内说法,蒙清世祖赐号‘弘觉’,康熙十三年(1674)示寂。门人集录其开示法语而成本书。卷一至卷三收录师驻锡天童山之语录,卷四收录驻锡明州灵峰寺及越州云门寺之语录,卷五至卷六收录驻锡台州广润寺之语录,卷七收录驻锡越州大能仁寺之语录,卷八收录驻锡湖州护圣万寿寺之语录,卷九至卷十收录驻锡青州法庆寺之语录,卷十一收录再住天童山之语录,卷十二收录法语及广录,卷十三收录示众垂代、因事垂代,卷十四收录举古垂代,卷十五收录对众机缘,卷十六收录颂古,卷十七收录赞,卷十八收录偈,卷十九收录佛事、小佛事,卷二十收录小佛事、杂着。

猜你喜欢的书

名家批注周易

名家批注周易

《名家批注周易》以历代名家注疏为基础,配有注释、译文和解说,力图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流传千年的哲理,将《周易》逐卦精解,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可读性强、方便实用的《周易》文本。形象生动地为您解读《周易》。选字注音,并对生僻字重复注音,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阅读。译文和解说,用现代的语言和今人的视角重新解读国学经典。汇集王弼、李鼎祚、孔颖达、程颐、朱熹等历代名家对《周易》的研究成果。

尉迟恭三夺槊

尉迟恭三夺槊

元杂剧剧本。简名《三夺槊》。尚仲贤撰。末本。此剧但有曲文,宾白极少。仅就曲文略述梗概: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阴谋篡位,但惧秦王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恭,遂于唐高祖李渊面前诬尉迟恭谋反。高祖将其下狱。大臣刘文静力言尉迟恭当年在榆窠园有救秦王之功,保他不会谋反。高祖决定由李元吉和尉迟恭比武。建成、元吉到秦叔宝家中,询间当年他在美良川与尉迟恭交战的情况。秦叔宝极夸尉迟恭之勇猛,劝元吉不要和他比武,以保性命。元吉不听。尉迟恭到秦王府对唐高祖发出怨言,表示明天一定要打死元吉。御园中2人比武,元吉使槊,尉迟恭3夺其槊,用鞭将元吉打死。最后尉迟恭得到赦免。此剧正末为刘文静、秦叔宝、尉迟恭3人,不同于杂剧常例。现存主要版本仅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

妙法莲华经释文

妙法莲华经释文

妙法莲华经释文,三卷,日本中算撰。编号二一八九。

盂兰盆经折中疏

盂兰盆经折中疏

盂兰盆经疏折中疏,一卷,清灵耀撰并序,有科文。全称《佛说盂兰盆经折中疏》。佛典注疏。清康熙十七年(1678)灵耀撰。是竺法护译《盂兰盆经》的注释书。作者序称,有感于“《旧疏》(指宗密的《盂兰盆经疏》)依经判释,多约阿含事相,矩度井井,而未揭言外义趣;《新疏》(指智旭的《盂兰盆经新疏》)妙辩纵横,文义富丽,理观圆极,而似不合现文”,故撰本书,括疏通。注释分为两部分:(1)释总题;(2)释别文。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金刚经正解

金刚经正解

金刚经正解,二卷。清龚穊彩注。

大乘入楞伽经

大乘入楞伽经

又名《楞伽经》、《入楞伽经》、《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唐实叉难陀译。七卷。英、法、俄、日等亦有收藏,另有若干号散藏于各地,总计共约九十号。其中有多号附有《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序》。此经结构与十卷本*《入楞伽经》基本相同,内容亦主要为论述“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法”。经文宣扬如能消灭阴覆于阿赖耶识的一切虚妄分别,一切根识也就随之而灭,由此说明离心无一切境界,三界唯心。经中提到真如、藏识、意识等一系列概念,为后来的《唯识论》、《起信论》所发挥。异译本参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历代大藏经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