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思想录
17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著。中译本全书名为《思想录——论宗教和其它主题思想》,这是作者生前尚未完成之作,主要部分写于1659年9月至12月,以格言、笔记的形式写成近千条。全稿由其亲友整理,波·罗雅尔(Port Royal)修道院删定出版于1670年。后来又经过许多学者的整理、注释,其中以布伦士维格(LeonBrunschvicg)本最为精审。将其归类整理分为十四篇。全书写于帕斯卡皈依宗教之后,反映出他对宗教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认为理性就是人的尊严,人之所以高贵在于人有思想,人虽有认识真理的能力却没有认识到永恒的绝对不矛盾的真理,因而人应当信仰上帝,这将使人的认识更为深刻。在道德上主张以上帝的意志作为评判善恶的标准,人应当遵守爱上帝和爱人如己两条原则,人性有两方面,人应当束缚自己的欲望,信仰上帝将会使我们幸福。主张中庸、节制。在书中他还以大量篇幅探讨了宗教、教义等问题。这本书反映了17世纪科学与理性力量,正在从宗教中强大起来的社会状况,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方法使全书带有一种怀疑主义,不可知论的悲观色彩。但这本书仍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与蒙田《散文集》和培根的《论说文集》并称为三大哲理散文。
梦粱录
笔记。宋末元初吴自牧撰。二十卷。自牧,钱塘(今杭州市)人。因“缅怀往事,殆犹梦也”,故名曰《梦粱录》。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成书。在其前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此为合璧之作。所记部分材料源于淳祐、咸淳《临安志》,大都为耳闻目睹,与周密《武林旧事》并称。卷一至卷六以岁时为序,记正月、立春、元宵、清明、端午、立秋、七夕、中秋、重九、立冬、除夜等节日,民间风俗,并记宫廷节日、礼仪、庆典、祭祀、贡举殿试等;卷七记杭州桥道、禁城九厢坊巷;卷八至卷十记宫殿宫观、朝廷机构、官舍府治、仓场库务;卷十一至十三记杭州山岩岭洞井泉、西湖、市镇、团行、夜市;卷十四记祠祭、神祠;卷十五记学校贡院、寺塔古墓;卷十六记各色铺肆;卷十七记历代人物、状元、后妃列女等;卷十八记民俗、户口、物产等;卷十九记园囿、瓦舍、闲人等;卷二十记妓乐、百戏伎艺、角抵、小说讲经史等。于研究南宋都市社会、风俗民情、文化娱乐等均有参考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等。古典文学出版社于一九五六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于一九八○年刊行标点本,中国商业出版社于一九八二年出版《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与本书之合刊本。
古今律条公案
白话短篇小说集。题“海若汤先生汇集”,海若系汤显祖之号,疑系伪托。八卷四十六则。卷首为“律条”,分类编辑 公案故事。共十三类,计:谋害类、奸情类、强盗 类、窃盗类、淫僧类、除精类、除害类、婚姻类、 妒杀类、谋产类、混争类、拐带类、节孝类等。如 谋害类“马代巡断问一妇死五命”云:王十六之 妻杨氏貌美,屠户奚云趁十六外出之机,夜入 王家逼奸,杨氏不从,被杀,奚将女首弃孙一门 前。当夜富商刘信七也想奸杨氏,见杨氏已死, 两手沾满鲜血而归。孙一晨起见妇头,欲藏匿, 适被一后生发现,孙贿赂后生遭拒而杀之,将 后生尸和妇人头埋在后花园。王十六回家见妻 子被杀,怀疑刘信七,赶到刘家见手上血迹,告 刘杀妻,判刘死刑。刘子为父鸣冤又告到马代 巡处,马深入调查,一妇死牵连五条人命。存明 万历刊本,题“金陵陈玉秀选校”,“书林师俭堂 梓行”,藏日本内阁文库。
推易始末
四卷。清毛奇龄撰。奇龄既作《仲氏易》之后,又取汉、唐、宋代以来言《易》之涉及卦变者,另加综合核对,编成此书。取名为《推易》,大概本《系辞传》“刚柔相推”一语,依照《仲氏易》“移易”义而作。大旨说朱熹《本义》尽管在卷首载有卦变图,但只是孔子之易,未能著为文王、周公之易,因此上稽干宝、荀爽、虞翻各家,凡是有卦变卦综之说,与宋代以后相生、反对各图全列于卷内,而把推易折衷之图附在后面。朱熹说卦变是易中之一义,但毛奇龄却认为是演画系辞的本旨,未免有所偏执。然易义深广宏大,触类旁通,见智见仁,各明一理。因此此书亦能够与所撰 《仲氏易》相互发明。收入 《四库全书》。有《西河合集》本、《龙威秘书》本。今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有影印四库本。
南史札记
清李慈铭撰札记。一卷。是书为《越缦堂读史札记》之一种。以明毛晋汲古阁所刻唐李延寿撰《南史》为底本,与《宋书》、《齐书》,《梁书》、 《陈书》相校。凡《南史》与诸书所栽有异,则参用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订正, 较为详备。 为研究《南史》之重要参考书。
仁王经科疏
仁王经科疏,五卷,明真贵述,石万程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