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经集验记

作者:孟献忠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

简称《金刚经集验记》。佛教感应集。唐开元六年(718)孟献忠撰。三卷。是记述因诵持《金刚经》而获灵验的佛教故事书。全书分六篇:(1)救护篇,十九则;(2)延寿篇,十二则;(3)灭罪篇,三则;(4)神力篇,十六则;(5)功德篇,十则;(6)诚应篇,十则。共收录以隋、唐为社会背景的《金刚经》感应故事七十则。每篇前冠以“序”,篇末附有“赞”。其中述及社会自然灾害等情况,有一定史料价值。资料来源部分取自唐肖瑀《金刚般若经灵验记》和郎余令《冥报拾遗》等。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孟献忠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方舆汇编》是《古今图书集成》有关地理内容的资料汇编,分为4典。其中,《坤舆典》分为土、泥、石、砂、 汞、矾、黄、灰尘、水、冰、泉、温泉、井、舆图、建都、留都、关隘、市肆、陵寝、冢墓等20部,共140卷。《职方典》分为京畿、盛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省下分府,先汇考,次总论,有图志,然后按府逐一记述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山川、城池、关梁、公署、学校、赋役、风俗、祠庙、古迹、艺文、杂录、外编等项内容,共1544卷。《山川典》分为山部和水部,山部载大山、名山283座,水部载江河湖海等117个水体,共320卷。《边裔典》记载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它国家,共140卷。

广志绎

广志绎

地理杂志。全书六卷,实为五卷。明王士性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王士性,字恒叔,号太初,又号元白道人,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卒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浙江临海人。万历五年进士。初授确山县令,治绩卓异;授礼科给事中、吏科给事中,后因触犯时忌,出为四川参议,又在广东、贵州、云南、山东等地作过官,性喜游历,足迹几乎遍於全国。诗文海内驰名。著有《五岳游草》、 《广游记》诸书。在游历北京、南京、四川、云贵、山东之后,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撰成是书。凡四万二千字。

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专著。吴景超著。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吴景超(1910—),中国当代社会学家。安徽徽州(歙县)人。1923年去美国留学,1923年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曾执教于金陵大学、清华大学等。主要著作还有《都市社会学》等。本书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人口密度和职业分布状况为标准,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4类:第一种国家,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低;第二种国家,人口密度颇低,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也比较低;第三种国家,人口密度颇低,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高;第四种国家,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高。第一种国家以英德为代表,第二种如美国加拿大,第三种国家以俄国为典型,中国恰恰属第四种国家。第四种国家有两个特点,一是人口密度比较高,每平方公里在50人以上;二是他们的谋生方法,以农业为主体,农业人口要占70%以上。这类国家的共通之点就是贫穷。要改变中国的贫穷状态,要做到:1.充分利用国内的资源;2.改良生产技术;3.实行公平的分配;节制人口的数量。具体的办法,就是发展都市救济乡村,发展城市工业,吸收一部分农民进城,缓解农村的人口压力,方便交通,扩充金融,救济乡村,从而使中国走上富裕之路。作者的思考,对今日中国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发展,仍具有参考价值。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

原题「仙人张果老述」。唐宋书志均无着录,疑为晚唐北宋道士之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简称《九要心印经》,属道教内丹经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书中分内丹为三品,以九转大还丹为上品,认为九转丹成,每转各有枢要,即九要:第一「真一秘要」,神气皆炼,性命双修。 第二「橐龠秘要」,心肾为炼养神气的工具,根本在于以神调气,以气定神。 第三「三五一枢要」,三五一指三阳、五行、一气,道本自然,不离一气。 第四「三一机要」,三一指三成一气,上有神仙抱一炼神之道,中有丰国安民炼气之法,下有强兵战胜炼精之术。 第五「日魂月魄真要」,日魂月魄指「阴阳」,日属阳魂,月属阴魄,每月上十五日魂守魄,下十五日魄守魂,一时之用,可夺一年之造化。 第六「日用五行的要」,日用指神气相守,聚而不散,五行指心主神,肝主魂,脾主意,肾主志,肺主魄,五行聚而化之丹。 第七「七返还丹简要」,指关闭七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等。 第八「八卦朝元统要」,又称「八卦还元归根之道」,八卦中心为坎,肾为离,一阴一阳,一内气一外气。 第九「九还一气总要」,九为阳数,还为聚合,一指气。其说大略以性命为纲、精、气、神为药。认为神气乃人身之铅汞,以神调气,以气定神,神气相抱,性命栩固,共成一气,而生真火;以真火返炼其精,精化为神,神合于道,以返自然,此丹道之要也。又分丹法为神仙抱一炼神合道之法、富国安民炼气之法、强兵战胜龙虎交媾之法。又分大丹为内、外二丹,外丹者五谷之气,内丹者真一之气,认为「其内丹不得外丹则不成,其外丹不得内丹则无主」。本书较成体系,为隋唐道教服气理论中的上乘之作,是研究唐代道教内丹的重要文献。

全宋诗

全宋诗

诗总集。收录诗人9800余人,荟萃了两宋300年间的全部诗作。

入楞伽心玄义

入楞伽心玄义

全一卷。又作入楞伽经心玄义。唐代僧法藏(643~712)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乃注解入楞伽经之著作。分为十门,即:教起所因、藏部所摄、显教差别、教所被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释经题目、部类传译、义理分齐、随文解释等,并立有相宗、无相宗、法相宗、实相宗等四宗之教判,旨在揭示法相、实相之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