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安南传
域外地理著作。明王世贞(1526—1590)撰。二卷。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官刑部主事。著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等。是书约成于嘉靖中,一万一千余字。记事止嘉靖十六年(1537)。主记安南(今越南北部)自秦汉以来历史沿革、山川,及与中国关系。尤以明洪武二年(1369)后为详。书末有论。对研究越南历史和中越关系颇有价值。有《纪録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纪録汇编》本。
琴声十六法
古代乐学著作。明冷谦撰。提出以“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十六法,为琴声表演的美学原则。认为“不轻不重者,中和之音也”。反映了儒家传统的美学趣味。注重于清实中表达审美意趣:“惟轻之中,不爽清实,而一丝一忽,指到音绽,幽趣无限。乃有一节一句之轻,有间杂高下之轻,种种意趣,皆贵于清实中得之。”又云:“松即吟猱妙处。宛转动荡,无滞无碍,不促不慢,以至恰好,谓之松。”“其趣如水之兴澜,其体如珠之走盘,其声如哦咏之有韵,方可名松。”提出“声厉则知躁,声粗则知浊,声静则知虚,此审音之道也”的观点。又认为“善知音者,始可与言澹”,则反映道家审美观点的影响。有明项元汴《蕉窗九录》,原题为《冷仙琴声十六法》,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收录。
金璧故事
此书作者,已难得知。无论《明史·艺文志》 ,还是黄虞稷《千倾堂书目》 、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等目录学著作,皆未提及。而从该书的用典来看,皆取自于先秦至北宋典籍,南宋作家诗文皆未涉及,注中又有“宋朝太宗兴国中”“宋朝仁宗时”之语,可知作者应是元代人。《金璧故事》也属发蒙读物,是供幼童学习作诗和楹联(俗称对联或对子)之用。该书将前人故事或诗文佳句化为七言绝句,每两句为一联,互相对仗,又在其下注明该诗本事或用典出处。对对子能训练学童的智慧才思,打下扎实的基础,方能做好律诗。共记载自春秋以来有史可载的人物故事二百五十余条,其中为人所熟知的有凿壁偷光、项庄舞剑、老骥伏枥、火牛破阵 .
泠然斋集
诗别集。八卷。宋苏泂撰。张世南《游宦记闻》谓泂有集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于卷二○诗集部分著录此集,标明十二卷,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二十卷,误。明《文渊阁书目》载泂集一部六册。后渐亡佚,只在各种选本中存泂数诗。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泂诗八百五十馀篇,厘为八卷,编为此集,使苏泂诗作重显于世,于江湖诗人中,俨然一大家。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民国年间中央图书馆印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清中叶以后亦以抄本流传,其中张金吾抄本附《补遗》与《附录》。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苏氏后裔苏廷玉刻印《苏魏公集》后附苏泂之《泠然斋集》。今人栾贵明又从残存《永乐大典》中辑得苏泂诗六首,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丹霞子淳禅师语录
凡二卷。全称随州大洪山淳禅师语录。又作妙续大师语录。宋代曹洞宗僧丹霞子淳(1064~1117)撰,庆预校勘。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原卷已散逸,现存本为子淳之远裔良机,收录子淳十三代法孙大容梵清所誊写之‘师住大洪语录一卷’,为卷上,包括上堂法语、真赞等。又增辑若干上堂法语、举古,以及以青原、药山、道吾、云岩、洞山、曹山、玄沙、投子、道楷等禅林宗师之机缘语句所作之颂古,而成卷下。
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等译,佛在鹫峰法界殿中,与二万五千比丘,七百二十万俱胝那庾多菩萨俱。放光集十方众。有师子座出偈赞佛。佛升师座。妙吉祥菩萨请问,不生不灭,是何增语?佛言,不生不灭,即是如来增语。因为广说琉璃地映帝释宫影喻,忉利天大法鼓喻,空中风云水喻,大梵王喻,日光照喻,摩尼宝喻,响喻,地喻,虚空喻等。及说种种法句,种种菩萨胜行,于是妙吉祥偈赞礼佛,佛为较显持经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