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辅行助览

作者:有严
摩诃止观辅行助览

摩诃止观辅行助览,四卷,宋有严注并序及注三大部后总序,日本眘徽后序,法华三大部注之一。

猜你喜欢的书

祖剂

祖剂

明施沛著,由于疾病的变化不可胜究,因此在治疗中既不能执一方而治百病,亦不可治一证而乱用众方。历代医家都注意在一定的方剂基础上,灵活化载,对症治疗。这样就产生了方剂“祖方”、“类方”方面的论著。明末清初医家施沛(字沛然,号笠泽居士)撰著的《祖剂》一书是我国众多方书中最早的“祖方”、“类方”专著。《祖剂》是一部方剂专辑,全书四卷,计载主方75首,附方768首。该书将明以前的方剂以类相附,以<黄帝内经>、《汤液》、《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之方为首,从而推其演变,溯源穷流。其归类准则,或以同一方剂加减而相附,或以方剂名称相近而相属,或以方中主药相同而相归,或以方剂功效相似而相类。使后人借以了解古今方剂承前启后的梗概。施氏对某些方剂还加了按语、注释,较清代医家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早见世百余年。为研究方剂学发展史提供了较有价值的资料。 《祖剂》之末还附有《云起堂诊籍》,这是施氏的医案。案中察因辨证,析理透彻,立方遗药,丝丝入扣,是研究医案的珍贵资料。

老子说略

老子说略

清张尔岐撰。古来学者对《老子》评品褒贬各随己意,或尊之以为“真经”,或黜之以为邪说。为其作注者,或穿凿附会,或别生枝节,皆失老子明道德之本意。使《老子》一书,如同清水渍蔗而甜,加醋而酸,更使后人心中的老子非东周之老子。张尔岐在《老子说略序》中,表示对此非常厌恶。但他认为诸家之注也不无可取之处,所以他在作注时“录而存之”,对自己所撰题为《说略》。《老子说略》一书,分《老子》为上下二篇而不分章。注文中偶引苏辙、朱熹、焦竑等家言,但主要以己见解说经文。不作纵横权谲之谈,不涉金丹黄白之术。要旨在于使读者涵泳本文,自求其理。注文明白简当,不失质朴,为后世研究 《老子》 又树一帜,现存清 《四库全书》,本。

法书论

法书论

一卷。书论。唐代蔡希综撰。希综,天宝年间书法家,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希逸、希寂之弟。希综工翰墨。是编自述家世及前代书家之书学渊源,其要旨则归本于论用笔。共计五段,一、述家世。其家历世皆传儒素,尤尚书法,自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邕至第四兄缑氏主簿希逸、第七兄洛阳尉希寂,皆有时名为世所重。二、追叙诸家授受渊源。述及大篆、隶书、楷法、八分、章草之始兴,历数了自周宣王至东汉期间五十余位书家,结语赞曰:“若盛传于代以为贻家之宝,则八体之极是归乎钟、蔡,草隶之雄是归乎张、王,此四贤者,自数百载来未之逮也。”三、引右军、蔡中郎之论,议用笔之法。言欲须先“适意任情,”次须“正坐静虑,随意所拟,言不出口,气不再息,则无不善矣”。四、历述钟繇、右军学皆大成之经验。钟繇从师学而精思,三十余载,行坐未尝懈怠,寝息间,“画其被,皆为之穿”。用功若此。右军习字,尤重心意,“书之为意,取类非一”。求字字意殊,骨气雄强,爽然飞动,终得其精妙。评曰: “是知学成非一师之能致,非好奇博艺之士,不能有知。”五、议下笔之法,曰:“夫始下笔,须藏锋转腕,前缓后急,字体形势状如虫蛇相钩连,意莫令断。仍须简略为尚,不贵繁冗。至如棱侧起伏,随势所立。大抵之意,圆规最妙。其有误发,不可再摹,恐失其笔势。若字有点处,须空中遥下掷,其势犹高峰坠石。”盛赞古之君子张伯英、张旭、崔长史、蔡伯喈等硕学多闻,笔力精深,“匪直禄取一朝,故亦誉流千祀”。统观全篇,所论多杂采诸家之言,无甚深诣。有《书苑菁华》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等。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

杂剧剧本。元武汉臣著。清《曲海总目提要》说:“作者之意,盖欲深诫妒妇之爱女,而忘其夫之后者。”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元剧中宾白,鄙俚蹈袭者固多;然其杰作如《老生儿》等,其妙处全在于白。苟去其白,则其曲全无意味。”又说:“武汉臣之《老生儿》,关汉卿之《救风尘》,其布置结构,亦极意匠惨淡之致,宁较后世之传奇,有优无劣也。”日本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说:“没有后嗣的富翁的悲哀,这如果用日本人的头脑想法,虽然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从〔以往〕中国人的思想风俗来看,却是重大的事;其悲喜的心情,也不在《看钱奴》的主人公以下吧。取材这类问题的戏曲,时常看得见。大概定例是上天赐给一个儿子,做为善行的报应,即是寓有劝善的意思。”此剧写富翁刘从善一家关于财产再分配的矛盾纠纷,反映了封建家庭中争夺财产继承权的惨酷斗争,对现实的黑暗、世俗的丑恶,都有比较深刻的揭露。但作者宣扬善恶报应思想,削弱了作品的思想价值。作品结构紧凑,关目布置极见匠心,宾白富有表现力。

天史

天史

史籍。清初丁耀亢撰。十卷。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诸城人。岁贡。历任容城教谕、惠安知县等职。此书系作者取历代书籍中有关“吉凶由人事”之类编纂而成。书成后,有钟羽正为之作序。旧列入史部杂史类。另著有《出劫纪略》、《续金瓶梅》等书。《天史》取材于《左传》、《史记》、《汉书》、《纲目》、二十一史,记载了战国至宋代195件历史事实,是丁耀亢于明崇祯六年完成的一部野史著作。

菩提道次第心论

菩提道次第心论

一、为自诵习。思惟记忆,成就正念故。
二、为怖畏广论大文难通达者,作桥船以通达广论故。
三、为学习广论以后,能得摄持要点,正入修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