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左宗棠家训译注
本书以1920年左宗棠第四子左孝同编校整理的上海铅印版《左文襄公家书》为主要依据,参考《左宗棠全集》《左宗棠教子书》等著作,选编左宗棠写给儿子、夫人和侄儿的家书共计82则,按照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基本保持了家书原貌。少数篇目只选取精华部分,对无关主旨的部分做了删减。全书遵循丛书体例,在每段家训原文后,依次按照今译、简注、实践要点的结构,全面解读左宗棠修身、为学、齐家、处世的思想内涵和风格特点,重点揭示家训文本隐含的深层意蕴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实践价值。左宗棠一生尊奉程朱理学,试图将其贯穿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以家训的形式传递给子孙后代。左宗棠在继承历代家训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丰富经历和独特体会,在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左宗棠后人谨遵“读书不为科名”的训诫,涌现出一大批学者、名医乃至院士,体现了其家训思想的恒久影响和积极作用。
诸脉主病诗
诊法著作。清沈金鳌撰。一卷。《诸脉主病诗》按李时珍《濒湖脉诀》法,作二十七脉主病诗,将各脉所主之病分以咏之。与《脉象统类》相呼应。
白云仙人灵草歌
白云仙人灵草歌。未署撰人。一卷。底本出处:《 正统道藏》 洞神部众术类。序文缺。正文亦有缺佚。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歌为唐司马承祯撰。述草药五十四味,用于外丹术。
栲栳山人诗集
三卷。元岑安卿 (1286—1355)撰。安卿字静能。余姚 (今属浙江)人。所居近栲栳峰,故自号栲栳山人。终身贫困,然志行高洁。此集为安卿邑人宋禧编辑。禧初名元禧。明洪武间应召修《元史》,为安卿题像,叙其生平。今皆附于集中。《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诗戛戛孤往,如其为人。唯七言古诗时杂李贺、温庭筠之体。盖有元一代,风气如斯。然气骨本清,究亦不同纤媚秾冶之格。”有清乾隆五十四年 (1789)岑振祖刻本 (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嘉庆十六年 (1811)延绿斋刊本 (藏于上海图书馆)。《四库全书》本题名 《栲栳山人集》。
江南余载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的《霸史类》中载有此书。《直斋书录解题》载此书原序文称:“徐铉始奉诏为《江南录》,其后王举、路振、陈彭年、杨亿皆有书。大概六家皆不足以史称,而龙衮为尤甚。熙宁八年(1075年),得郑君所述于楚州,其史迹有六家所遗或小异者,删落是正,取百九十段以类相从。”据考证,郑君即郑文宝,而《江南余载》即以郑文宝《江表志》(三卷)为稿本。《江表志》现存只有二十四页,皆残缺掇拾,已非完书,《江南余载》一百九十五段虽不全见,但明代《永乐大典》中仍保存了两卷,对《江表志》所缺多有补充。
大乘方广总持经
隋北天竺沙门毗尼多流支译,佛将涅盘,入如法三昧,令大千界普遍庄严,大众云集,佛出舌相,遍覆大千,敕弥勒问法决疑,于是净居天等,请佛说大乘方广总持法门,佛告弥勒,一切法皆是佛说,不应横生分别去取,执小废大,执大废小。若谤法者,罪则无量,因说弥陀,及自往因,致有佛国净秽之别,又菩萨必具行六度,不可但言宜修般若,又菩萨不得谤他菩萨,其罪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