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仪备释

作者:佚名
四教仪备释

四教仪备释,二卷,元元粹述。

猜你喜欢的书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本书是杜尔凯姆晚期代表作,内容涉及社会学、法学和政治学,对现代政制的建构颇多启发。作者系统考察了职业伦理的社会起源从而揭示了职业伦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奠基性作用。同时,还从国家和个人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政治形式与公共道德的特殊关系。后,追溯了财产权和契约权的历史演变,进而批驳了天赋人权的观点。作者主张以社会事实作为社会研究的对象,因此本书不仅仅局限于纯粹伦理理论的探讨,而是结合法学、政治学、人类学实践,从而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社会学视角。

蜩笑偶言

蜩笑偶言

一卷。明郑瑗撰。此书共一卷,二十六条,约二千字,内容多论古之语,间或也有考证。有些内容殊为儗不于伦,如:“盗跖以孔子为伪,苏轼以程颐为奸,李傕以董卓为忠,田承嗣以安史为圣。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古有之矣。跖傕承嗣不足道,而轼亦为之君子之不仁,悲夫。”又如“叔孙通为秦二世博士,以巧言面谀见赏,而卒为汉儒宗;孔颖达为王世充博士,以草仪禅代见亲,而卒为唐儒宗,皆所谓小人儒宗,而世儒也焉。此二代之所以无真儒也。”等等。远不及其所作《井观琐言》。此书版本很多,先后被收入《广百川学海》丙集、《百陵学山》、《宝颜堂秘笈》 (明万历本、民国石印本) 续集、《说郛续卷十七》、《学海类编》 (清道光本、影印道光本)子类、《丛书集成初编·总类》、《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百陵学山》 之中。

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

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

八岁入塾读小学书宜先读《孝经》所以端小学之本也。《小学》内篇四前三篇述虞、夏、商、周圣贤之言后一篇摭虞、夏、商、周圣贤之行。外篇二又以纪汉以来贤人之嘉言善行所以广其言实其行为观摩则效之验也。其于古今入德之门固已本末赅备而所恃为坊表者即因是为权舆。

林泉高致

林泉高致

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专著。北宋郭熙及其子郭思著。全1卷。《四库全书》本共收录《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6篇,而通行本无《画记》。前4篇为郭熙著,其子郭思著后两篇,并为前4篇注释,总成其书。郭熙(生卒年不详),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熙宁年间(1068—1077)曾为画院“艺学”,神宗时为宫廷画师,曾为枢密院、学士院作壁画多处。一生作画百余件,传世作品尚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溪山秋霁图》、《幽谷图》、《窠石平远图》等约6件。本书是郭熙山水画创作经验的总结。由于作者本人的实践基础深厚,故所论切贴深入,为历代山水画家所推崇。认为山水画的立意在于抒发“林泉之志”,“高蹈远引”,抒情畅意。主张画家要“饱游饫看”,使山川“历历罗列于胸中”,并抓住自然景色的特征,溶入人的感情,与自然发生共鸣。如“春山烟云连绵,使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使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使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使人寂寂”。对于山水画的构图,总结了“三远” (平远、高远、深远)、“三大”(山、木、人三者之间,山大于木、木大于人)的提法,一直为后代山水画家所依循。对于山水画的笔墨技巧,提出墨有浓、淡、焦、宿、退,笔有勾勒、皴擦、渲染、点、刷等。由郭熙父子总结的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宝贵经验,直至今天,对于山水画家的创作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太上上清禳灾延寿宝忏

太上上清禳灾延寿宝忏

太上上清禳灾延寿宝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忏文乃太上所说,用于消灾延寿。内载五十一位上清天尊名号及忏悔文式。宣称凡清信男女,若遇灾病,当于本命日、甲子日、庚申日、三元日、八节日等,以时果香花旙灯供养太上像前,志心归礼天尊,礼诵忏悔文,或请道士代为礼诵忏谢,即可获福延寿。本篇与《太上玉清谢罪登真宝忏》原当为同一组忏文。

定慧相资歌

定慧相资歌

在佛教的修学体系中,作为戒定慧三学之过渡环节的禅定,与般若智慧同是佛法修证过程的根本,是佛法修行实践的重要法门。永明延寿禅师秉承大乘佛教的立场,对定慧二学的理解和实践,贯穿着他一生对佛法的修证与弘扬。“五家七宗”时期的禅门,多强调慧解脱的直截方便,而忽视了定学对治散乱心的重要性。这种“一切无着,放旷任缘”的空疏禅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宗门和教下的佛法弘扬。为克服禅宗内部的弊端,协调定慧修习的关系,延寿重新在教理教行上圆融定学与慧解,主张定慧相资不可偏废。永明延寿禅师的《定慧相资歌》,也在此种时势下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