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心印后续联芳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灵界见闻录
艾曼纽·史威登堡著,记载了他1747年至1765年间在灵界的所见所闻所感。史威登堡(e.swedenborg),在后半生30年间所经历之灵界事物,被誉为“西欧历史上最伟大、最不可思议的人物”,他所着的《灵界记闻》厚达8大册数千页,其中大部分至今被慎重的保存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内。据史威登保所言:“全部都是自己进入灵界的所见所闻,或是与灵交往所得来的知识。”美国诗人布朗尼克、日本禅学家铃木大拙都对他的着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前后凡二十余年,我屡次把肉体留置于人间,成为脱壳的灵体,出入于人类死后的世界......」,史威登堡目击到死亡和死亡后的生命。他说当人肉体死后,马上接著的是一段心灵自醒的时段,在这个时段,世间所带的面具全被溶解了,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真实的自己,在此时,每个人用自己所相应(内心)的习性(指主导欲望),去塑造他自己的永生。具有神圣的或精神层面欲望(道心为主)的人进入天界;具有世俗的或物质层面欲望(尘心为主)的人进入地狱。地狱界的惩罚,乃是居住于该处的灵体自己招来的,而整个天界也因欲望中不同的善而分成不同的团体。也就是一个人在人世的生涯,将直接决定死后要永远生活的世界,凭自己在人世生活时,灵的内心最倾向于那一个世界,死后,灵体将凭著自己的(主导信愿)意志,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世界。
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集体编写。游国恩、王起等5人主编。因5人分别为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山东大学的教授,故该书又被称为“五教授本中国文学史”。全书4册,86.4万字,1963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出版,1964年3月出齐。此后多次印刷,印数近百万。本书以年代为线索,共分9编,分别为:上古至战国的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的文学。在内容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试图以阶级论的观点评价中国古代文学。2.注重对文学流派的介绍,注意将作家放到社会及整个文学史发展的背景中考察。3.各种文体兼论,创作与批评兼论。4.在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论述中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并重,简约精练,常常一语中的,道出其特色。本书自出版以来,一直作为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中文系的教材使用,对当代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影响很大。其后所编的中国文学史教材,在内容和体例上,对本书多所借鉴。
丹论诀旨心鉴
题“张元德撰”。《通志》著录。《云笈七签》卷66收录,题为《丹论诀旨心照五篇》,署“南阳张玄德撰”。撰于宋前。述金丹术,称唯铅汞二物为至药,非用四黄八石。
散原精舍诗集
近代诗集。又题《散原老人手书诗稿》。陈三立著。1961年台湾中华书局据手稿影印,平装1册。卷首刊有作者《题辞》、1961年俞大纲《序言》。此集收诗稿手迹169题200余首。写作时间始于1919年,止于1926年。开篇为《始春初堂望钟山余雪》,终卷为《为姚虞琴题吴柳堂侍御罔极图遗墨》。陈三立在《题辞》中说:“此手稿付新午收藏”。俞大纲《序言》说:“《散原先生手书诗稿》起民国八年己未,讫十五年丙寅,都如干篇,次第与刊本《散原精舍诗》同。惟稿本录存《为海客索赠鼓娘诗》、《雪娘曲》、《庸庵尚书逸社第二集诗》、《庸庵尚书来游白下赋赠》、《寄题曹公亭》及《胡琴初母寿诗》等篇汰不入刊本,盖一时酬答遣兴之什,去取间有所经界也。”“先生诗造辞精眇,不苟下一字,侔色揣称,务极深美之致,稿端窜异之迹斑然可征。颖悟之士,抽绎巧绘,宜有会心。”“先生书法法山谷,略参以北碑,不假钩勒而幽姿古趣横溢毫端”。按:此诗稿原件的收藏者陈新午为陈三立之次女,俞大维之妻。此书整理者及《序言》作者俞大纲为陈三立之内侄,俞大维之弟。
可许则许
仰求佛菩萨为我们设想,为我们审察!假使我们所求的事情,于我们究竟有益无害的;就请佛菩萨允许我们,护持我们,使事情实现,满我们的愿望。倘使我们所求的事情,现在虽然可以满足我们的愿望,可是日后有不可设想的祸患预伏著,而我们凡夫所预料不到;这是要求佛菩萨慈悲保护,不必允许我们的请示,以免后来的祸患。
法玺印禅师语录
法玺印禅师语录,清正印说,性圆等编。十二卷。卷一至卷二收住江西南康建昌县凤栖山同安禅寺语录;卷三收住江西南昌府靖安县龙门山暇僧禅寺语录;卷四收住南城清化禅寺语录;卷五收小参、普说、示众、茶话;卷六收,法语;卷七收,勘验机缘、参见机缘;卷八收,书、启;卷九收,真赞、自赞;卷十收,颂古、付法偈、诗;卷十一收,佛事;卷十二收,募疏、杂著。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