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名人
《名人》,是由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关于围棋的小说,1951年开始写,直到1954年才完稿。小说中所写的这一盘棋,是在围棋史上最有名的棋局之一。日本二十一世本因坊名人秀哉,在他64岁那年,要以一局棋来告退棋界,一位年轻棋手的代表被推上了舞台,这就是木谷实七段。这一局棋下得十分激烈,双方限时40小时,期间,由于秀哉名人的健康状况,棋局中断了三个月。实际上,这一局棋从1938年6月26日一直下到12月4日。几乎在所有的日本棋谱中,都要将这一局棋收入。这一盘棋的意义重大,已故著名的围棋评论家赵之云和他的夫人许宛云所编著的《围棋名局赏析辞典》中,将这一盘棋,放在日本卷(上)的最后一篇,这就是说,这一盘棋是日本围棋的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本因坊秀哉,就是日本传统围棋的最后一位棋手,他是日本围棋的最后一位终身制的本因坊名人。在他之后,所有的头衔都不再是固定,要由棋手逐年去斗取了。
豆棚闲话
清代艾纳居士编的短篇小说集。所录说古谈今小说12则。由天空啸鹤作序,鸳湖紫髯狂客评,吴门百懒道人重订。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张敏点校本。另有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作者的真实姓名及生平均不可考,只知他是个“胸藏万卷,口若悬河,下笔不休,拈义即透。凡诗集传奇,剞而脍炙天下者,亦无数矣”的饱学之士。本书是作者根据所见所闻创作的“销夏”之作(紫髯狂客,第12则总评“迩当盛夏,谋所以销之者,于是《豆棚闲话》不数日而成”),但是从小说内容看,并非“闲话”,全是有感而发。据作品所描写的社会景况看,作者可能目睹了清军入关后,为巩固政权对不屈服的汉人进行的残酷镇压。所以他“收燕芩鸡壅于药裹,化嘻笑怒骂为文章”,篇篇冷嘲热讽,虽“董帽薛戴,却好像生成”。足见作者胸中之郁闷。《范少伯水葬西施》中,作者将绝代姝丽西施,说成个村野庸妇。将那位足智多谋、与句践共患难的范蠡大夫,说成一个沽名钓誉,聚敛钱财的贪婪小人。本来功成身退,忠于爱情泛舟五湖的美丽传说,变成了杀人灭口、水葬西施的悲剧。《首阳山叔齐变节》更奇特。逊让居位,具有高风亮节的两兄弟,都演成“分道扬镳”叔齐弃兄下山,谋取功名。初读似有亵渎古人之感,然掩卷深思,世上那些假清高,真污浊的小人嘴脸跃然纸上。其他篇目有对宗教的揭露和鞭挞;有对官场的揶揄揭露,处处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本书的结构尤令人称道。12则平话,各自成篇,而以在豆棚下谈天说地为牵系,串接成册,新颖别致,与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十日谈》异曲同工。
锦绣万花谷
宋人所编类书。编者姓氏不详,据卷首淳熙十五年(1188)自序,知为宋孝宗时人。分前、后、续3集,各40卷。分类隶事,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前集245类,后集326类,续集1至14卷46类,15至40卷则全为类姓。书中所录,琐屑丛碎,参错失伦,颇为陈振孙所讥。其中地理一门止列偏安州郡,类姓一门征事仅及数条,而古人称号之类,又创立名目,博引繁称,皆有乖体要。然而此书征引古籍甚多,如《职林》、《郡阁雅谈》、《雅言系述》、《云林异景记》等,皆散佚已久,赖此书存其大略。每类后用《艺文类聚》例,附录诗文,佚文逸诗,往往为他书所不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此书正集、续集各40卷,而无后集,所见当非完帙。而书中纪年类载宋理宗绍定、端平年号,帝后诞节类载宋宁宗瑞庆节、理宗天基节诸名,并称宋理宗为“今上”,知南宋时已有所附益,非淳熙原本之旧。明代秦汴刻本,又多别集30卷,是秦汴以己意增删而成。清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即据秦汴刻本著录。按《新唐书·杨贵妃传》:“每十月,帝幸华清宫,五宅车骑皆从,家别为队,队一色,俄五家队合,烂若万花,川谷成锦绣。”书名本此。有明弘治七年(1494)华燧会通馆活字本、明嘉靖十四年(1535)崇古书院刊本等善本行于世。
洞玄灵宝钟磬威仪经
《洞玄灵宝钟磬威仪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或隋唐道经。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经文乃太上道君讲说,宣称道教一切斋醮 *** 皆可敲击钟磐。钟磐之制作、敲击应合乎法度科仪。例如击钟应整理法服,祝诵唱赞,集众时击三响,道士亡故时击三百六十响等等。篇末附智德真人说十二时及常时鸣钟磐偈十三章。
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
咸丰二年太平天国由广西向湖南进军途中,以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名义发布的文告。以宗教语言,斥责清朝统治者为“阎罗妖”、“魔鬼”,“专迷惑缠捉”人民,是“人民仇敌”;号召清军弃暗投明,“速即反戈替天诛妖”;并呼唤人民投入推翻清朝的斗争。当年编入《颁行诏书》刊行。现据法国东方语言学校图书馆藏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刻本,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等书。
大明重刊三藏圣教目录
即南藏目录分十七科﹕一般若部、二宝积部、三大集部、四华严部、五涅盘部、六五大部外重译经、七单译经、八小乘阿含部、九小乘单译经、十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十一西土圣贤撰集、十二大乘律、十三小乘律、十四大乘论、十五小乘论、十六续入藏诸论、十七此方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