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外云岫禅师语录

作者:云外云岫
云外云岫禅师语录

云外云岫禅师语录,一卷,元云岫说,士惨编,陈晟序,无印题记,有传及附录,日本趾慈麟书后,道镛缘起。青原下第十八世,嗣直翁举。

云外云岫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海录碎事

海录碎事

宋代类书。22卷、叶庭珪撰。叶庭珪字嗣宗,崇安(今属福建)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此书为其晚年编撰。卷首有作者绍兴十九年(1149)自序,云:“余入仕四十余年,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常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抄之,名曰《海录》。其文字成片段者,为《海录杂事》;其细碎如竹头木屑者,为《海录碎事》;其未知故事所出者,为《海录未见事》;其事物兴造之原,为《海录事始》;其诗人佳句曾经前辈所称道者,为《海录警句图》;其有事迹著见作诗之由,为《海录本事诗》。”据此知本书为作者计划编撰诸书中的一种。共分16部,584门,每门下罗列典故及史书诗文中新隽字句。意在为骈文写作提供故实成语,与其他类书用意稍有不同。因所录皆从借读之书随手摘抄,编次不免疏误。然其采摭繁富,轶闻琐事,往往而在,颇足以资考证。《四库全书总目》称此在“南宋类书中犹为善本”。《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作23卷,《文献通考》作33卷,四库馆臣所见本则为22卷。疑《文献通考》著录有误。

印学管见

印学管见

亦称《古铁斋印学管见》。印学论著。清冯承辉撰。一卷。论述治印下笔、结字、运刀、构思的内在矛盾。指出“古朴”与“秀气”、“疏落”与“整齐”、“光洁”与“锋芒”、“直”与“曲”、“虚”与“实”、“出”与“入”、高”与“低”、“绚烂”与“平淡”等审美范畴在篆刻艺术中的对应关系。强调直逼古人而又有独特风貌的创作精神。推崇“变化从心,笔意古雅”;“真力弥满,操纵自如”;“风神畅适、体度端凝”;“朴茂浑厚,矩矱前人”的时代审美风格,反映其独特的美学见解。有《古铁斋》本、《篆学琐著》本,《历代印学论文选》据此校勘收入。

博济方

博济方

医方著作。原名《王氏博济方》。三卷。宋 ·王兖撰。刊于1047年。作者原收辑医方7000首,此书系从中选录500余方编撰而成。《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俱作3卷,《郡斋读书志》作5卷。明代以后原书已佚,今本系编《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出,后改编为五卷,仅得350余方。析为伤寒、风证、劳证、血证等,及丹药、修制药法共29门。包括内、外、妇、儿各科医方。病证诸门,首为简明医论。次列病因、证候、功用、处方、剂量、服法、禁忌等。

蜕

长篇小说(未完)。初载1938年2月16日《抗到底》半月刊第4期至1939年3月16日第23期。初收《老舍小说集外集》。现收《老舍文集》第9卷、 《老舍小说全集》第5卷。
《蜕》这部仅写了九万字的文章是老舍第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它反映了各阶层群众抗日救亡的激愤情绪。在国人的行为和精神特征上,老舍首先注意到的是生命力的衰退和萎缩,国人缺乏强烈的意志冲动和由此而来的外在动作,没有生命的活力和奋斗精神,这就是小说《蜕》提到的问题,从而引发的故事的高潮部分。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唐组诗。七绝。王建作。见《全唐诗》卷三○二。作于宪宗元和末年。据传素材得之于同宗宦官王守澄。写当时宫闱中事,或描绘皇帝上朝祭天景况,或反映皇室奢靡逸乐情形,或抒写宫女抑郁哀怨感情,内容颇为丰富、真实,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欧阳修曰:“王建《宫词一百首》,多言唐宫禁事,皆史传小说所不载者,往往见于其诗”(《六一诗话》)。该组诗摹写细腻生动,笔法委曲顿挫,语言平易流利。清翁方纲评云:“其词之妙,则自在委曲深挚处有顿挫,如仅以就事直写观之,浅矣。”(《石洲诗话》卷二)其中“笼烟日暖紫曈曈,宣政门当玉殿风。五刻阁前卿相出,下帘声在半天中”,“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等首,均是代表作,前首写宫廷早朝之情景,后首言宫女难言的痛苦,全组诗的思想艺术特色于此可见一斑。王建《宫词一百首》在当时和后世影响颇大,以后作《宫词》者代不乏人,写大型七绝组诗者亦不断出现。

摄大乘论释疏

摄大乘论释疏

佛典注疏。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747号背面,首残尾存。尾题:“《摄大乘论释疏》卷第五。”现题乃据内容新拟。本书是对世亲著、真谛译《摄大乘论释》的疏释。《摄大乘论释》是世亲对无著著《摄大乘论》的注疏,故本书是为“复疏”。书中的“《论》本云”,指的是《摄大乘论》,而“《释论》云”指的是《摄大乘论释》。释文从《应知依止胜相第一》的《释引正品第三·出世间净章第五》起,至《释差别品第四·相貌章第七》止,主要诠释关键的词句和观点。与该号正面的《摄大乘论释义记第七》体例一致,抄写笔迹相同。研究者或谓原系同一部著作。本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题作《摄大乘论疏》,但编号误为斯2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