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作者:王骧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简称《圆觉经抉隐》。王骧陆居士著,抉隐意为挖掘隐秘。王骧陆老居士(1883-约1965),字相六,浙江海宁盐官人,王欣甫(豫熙)第六子,王宽基弟。无相密心中心法(印心宗)二祖。受家庭影响,擅长诗文、书法。二十年代末,随大愚阿奢黎修无相密乘心中心,得悟心要,方知念佛之落处。昄依太虚法师,常在海宁硖石惠力寺及万善坛讲经。

猜你喜欢的书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

本书收集了作者的精选优秀小说。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美国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有《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利历险记》《卡拉维拉斯县有名的跳蛙》等,其作品以幽默、机智见长,并奠定了美国文学作品的简洁风格,被称为“现代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射手座)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钟司徒集

钟司徒集

三国魏文别集。钟会撰。钟会字士季,钟繇幼子,官至司徒,世称“钟司徒”。《隋书·经籍志》著录《钟会集》9卷,并谓“梁十卷,录一卷”。两《唐书》又著录为10卷,可能已重新编次,后遂亡佚。现在所能看到的仅有明末张溥辑《钟司徒集》1卷本(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包括赋、檄、奏、书、记、传、论共13篇。又有清人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本,大抵采自《文选》、《艺文类聚》、《初学记》、《白孔六帖》、《太平御览》及《三国志》等书。

隋唐佛教史稿

隋唐佛教史稿

汤用彤著。原为作者于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在中央大学及北京大学授课讲义,后由汤一介整理校定,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全书五章,分别为“隋唐佛教势力之消长”、“隋唐传译之情形”,“隋唐佛教撰述”、“隋唐之宗派”、“隋唐佛教之传布”。书末附有隋唐佛教大事年表和五代、宋元明佛教事略。书中叙述了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注意佛教的发展与社会政治之关系。并详细叙述了隋唐时期佛经的翻译、中国僧人的著述以及各宗派的发展情况。还将隋唐佛教与魏晋佛教作了比较研究,归纳出隋唐佛教具有统一性、国际性、自主性、系统性四个特点。收入《汤用彤论著集》之二。

书法正传

书法正传

十卷。书论。清代冯武撰。武,字窦伯,别号简缘,江苏常熟人。其父知十,从父班,号钝吟。班以书法名当世,武受其学,善书。前四卷选辑元明人论著,以确立执笔、用笔、用墨、结体的规范。其序为:陈绎曾《翰林要诀》、周伯琦所传《书法三昧》、李溥光《永字八法》、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第五、第六、第七卷为纂言上、纂言中、纂言下,纂录魏晋唐宋元明诸大家的论书精华,率皆技法名篇。第八卷为书家小传。第九卷为名迹流传。第十卷附从父冯班之《钝吟书要》。全书所辑,体现了“用笔”、“结体”、“多见佳帖”的原则,不录浮词空论,实为“求其明白,简易,深切无隐”。对文中有未显语处,易使学者猜臆之而不当。经其注解或加按语,明晰原意,疑问则可冰释。对晋唐以来历代书学名家及其他专著中散见的有关楷书的论述,尽量辑录,资料搜求之多,足资参考。书成于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近人余绍宋以为武之所辑,不录空泛之词,兼出其心得以相印证,足供学者参习。是一部比较完备的楷书技法理论集刊。此书有康熙年问世豸堂本、乾隆年间杨岱重刊本、道光年间文渊堂将此书与吴绳年《端溪砚志》合刊为《书法端溪》本、同治年间嘉兴大魁堂本、日本松山堂本、扫叶山房石印本、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世界局局本,近年有北京中国书店将此书与《图绘宝鉴》合刊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人人文库》本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年《中国书学丛书》崔尔平点校重排本。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又名《楚大夫隐地八术通仙正道》。撰人不详,盖为六朝隋唐间道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内载弄神出身法、尸解竹杖法、投胎换舍法,言以存想、尸解、投胎等方术使魂神脱离形体,隐形遁世,辟死而得长生,此即「三辟」之法。又有「五解」法,谓吞食金、木、水、火、土五解符及存想念咒,可以隐遁解灾。又有「天衣道」,谓以男子胎衣书符其上,阴干后藏于怀中,可以隐形。又有「太微金阙昊天上帝二遁入冥法」,言阳遁、阴遁之术,谓行之可出生入死,使万人不见。全篇所叙道法皆为隐形遁世,辟死升仙之杂术。

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实录]

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实录]。李棩(1641年—1674年),即朝鲜显宗(조선 현종),字景直,朝鲜王朝第18任君主(1659年—1674年在位)。李棩生于清朝盛京(今中国沈阳),是朝鲜孝宗李淏与仁宣王后张氏的嫡长子。在朝鲜仁祖立孝宗为王世子后,李棩成为王世孙,孝宗即位后,立李棩为王世子。顺治十六年(1659年)继承王位。任内党争渐起,围绕慈懿大王大妃赵氏(庄烈王后)为孝宗和仁宣王后服丧的问题,先后发生了“己亥礼讼”和“甲寅礼讼”,其最终结果是南人党取代西人党执掌政权。康熙十三年(1674年)去世,享年三十四岁。死后庙号显宗,谥号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大王(清朝赐谥“庄恪”),葬于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