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最胜灯王如来经

作者:阇那崛多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经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经,1卷,隋阇那崛多等译。编号一三五四。

阇那崛多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宝文堂书目

宝文堂书目

目录书。晁瑮撰。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与《红雨楼书目》合订。明清无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明冯本,卷首稍有残缺,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以排印出版,与《红雨楼书目》合订,并辑《晁氏宝文堂书录》,汇集焦竑《国史经籍志》以下至叶昌炽《藏书纪事诗》10家有关本书的记载,附于卷末。晁瑮(约1506—1576),字石君,号春陵,中国明代开州(今河南濮阳)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其子晁东吴,字叔权,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年23卒。父子都喜欢藏书。本书分上、中、下3卷,上卷分总经、易、书、诗、春秋、礼、四书、性理、史、子、文集、诗词12目,中卷分类书、子杂、乐府、四六、经济、举业6目,下卷分韵书、政书、兵书、刑书、阴阳、医书、农圃、艺谱、算法、图制、年谱、姓氏、佛藏、道藏、法帖15目,共33类,共著录图书7 829种,各书一般只录书名,非常简单。但子杂、乐府一目著录元明话本小说、杂剧、传奇极为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文学史料。全目不守四部成规,设33子目,富有独创精神,“其著录极富,虽不能尽属古本,而每书下间为注明某刻,亦足以考见明人版本源流”(《四库全书总目》),在版本史上,《遂初堂书目》以下,也是值得重视的一种。

文说

文说

刘师培著。这是“隐法《雕龙》”而写的。全文除“序”外,分《析字》、《记事》、《和声》、《耀采》、《宗骚》等篇。作者认为:“皇古学术, 溯源史官,记动记言、实惟史职;是记事之文,起原至古。”记事之文应重事实,“文以记事,故事外无文;若词涉不经,言等子虚。”(《记事》)在谈到文的起源时说:“上古未有文字,先有语言”、“言出于口,声音以成,是为有韵之文”,所以“古文之文, 以音为主”(《和声》),韵文是最早的文。作者基于这样的观点,认为“骈文之一体, 实为文类之正宗”。接着列举《三都》、文饶《会昌》、刘琨《劝进》、 中郎《太邱》等等文章为赋体、制敕、书表、碑志、序文、游记、论体、颂铭箴赞、檄文、 祭文等等各类文体之正宗(《耀采》)。作者认为文体是随时代而变迁的,文学创作应该重视文采。他崇尚六朝骈文,赞赏骚体,认为“《楚词》之书,其用尤广;上承风诗之体, 下开词赋之先”(《宗骚》)。他主张划清文学创作与学术著作、实用文字的界限。这些见解,对发展文学创作是有益的。

朱砂担滴水浮沤记

朱砂担滴水浮沤记

元杂剧剧本。简名《朱砂担》或《浮沤记》。无名氏撰。末本。叙河南府王文用到南昌做生意,利增百倍,购得朱砂10数颗,藏之箱笼,挑担回家。路遇贼人白正,强与王文用结拜为兄弟,探知文用家中情况。文用觉此人不良,趁其酒醉逃走。夜宿黑石头店,白正赶来,亦宿此店。文用觉察又逃。路上遇雨,躲入东岳殿前太尉庙,白正亦到,抢其朱砂。欲杀文用。文用愤言,要到阴司告状,并说太尉爷爷可作证见。白正将其拉到房檐下,谓再无证见。文用道,房檐滴水浮沤(水面泡沫)可证。白正认为浮沤不可为证,遂杀文用。白正至王家,自称是文用义弟。骗王父出门打水,推其入井,随后强占王妻。文用阴魂不散,告状到太尉处。再到家中,向白正索命。白正谓无见证,太尉率鬼力上,道昔日滴水浮沤便是证见,将其押入地狱,永为饿鬼,以示天理之不爽。此剧本事出宋人庄季裕《鸡肋编》,亦见《夷坚志·张客浮沤》条。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钞校本、《元曲选》本。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一卷,宋祖咏撰,张抡序,宗演跋。依善目、驹目增入。

首罗比丘经

首罗比丘经

亦称《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首罗比丘从大仙处得知月光王将于汉境出世,欢喜踊跃,讯问月光王出世的种种具体情况,何人可以得见,如何退破与月光王同时出世之大魔,如何避灾及问当世诸贤等;第二部分叙述大仙到君子国太宁寺,国王等人听到月光将出世,同赴月光所居之蓬莱山中海陵山下闵子窟,询问圣君出世之法则,月光作答,大仙国王等欢喜而去;第三部分为《五百仙人在太宁山中并见〈月光童子经〉》,叙述大仙在太宁山中见到《月光童子经》一卷,宣说咒语,宣扬诵经念咒之功德等等。经中出现大量中国地名、人名。预言申酉年时天下将逢一灾运,同时月光出世,持经行善者可得济度等等。研究者或谓此经是北齐僧人约于公元6世纪70年代前半叶所造。第三部分《五百仙人在太宁山中并见〈月光童子经〉》是北齐之邑师对《首罗比丘经》的说明与发挥,其时约当公元6世纪80年代初,似是僧庆所集。两经的造作地域乃以太宁山为中心地。本经以“末法”思想为理论依据,用月光童子出世作支那国王的预言为线索,结合道教信仰,宣扬修持三归、五戒、十善的简易法门,反映了民间佛教的流传形态。经中宣扬的“常行平等”、“赀租不输”的社会理想,揭露了上层僧侣的堕落,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社会要求。此经为隋《法经录》以下历代经录所著录,均被判为伪经。中国历代大藏经均不收,敦煌遗书有收藏,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但录文首部残缺,可据他本补齐。

十一面神咒心经

十一面神咒心经

一卷,唐玄奘译,慧沼疏,遁论疏,各有一卷。与《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