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虎丘茶经注补

虎丘茶经注补

清代茶书,1卷,陈鑑撰。鑑字子明,广东人,清初顺治乙未(十二年,1655)移居苏州。《檀几丛书》中收有其《操觚十六观》、《江南鱼鲜品》及此书。余未详。全书约3600余字,按陆羽《茶经》分为十目,将与虎丘茶事有关的《茶经》原文摘录,后加注虎丘茶事,凡超出《茶经》论述范畴的,则作为补,附于后。虎丘茶在明代声誉鹊起,曾被誉为天下第一。此书专为虎丘茶而作,体例又很别致,但未免牵强附会,有冗杂之嫌。卷首有其自序云:“陈子曰:‘陆桑苎翁《茶经》漏虎丘,窃有疑焉。陆尝隐虎丘者也,井焉、泉焉、品水焉,茶何漏?’曰:‘非漏也。虎丘茶自在经中,无人拈出耳!’予乙未迁居虎丘,因注之补之,其于《茶经》无以别也,仍以注补别之,而经之十品备焉。”此书仅见于《檀几丛书》本。

深雪偶谈

深雪偶谈

诗话著作。宋方岳撰。方岳,字元善,号匊田,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宋末隐居不仕,以诗名。有《匊田集》,吴子良为之序,今集与序均佚。《深雪偶谈》或误作《深雪斋偶谈》,一卷,今传本仅十六则(或误合为十五、十四则),已非全貌。其中记有度宗咸淳二年(1266)事,则成书当在其后。就今传各条看,皆评论诗词之语。其论诗主性情,谓“诗无不本于性情,自诗之体随代变更,由是性情或隐或见,若存若亡,深者过之,浅者不及也”。又多称引苏轼之说,赞许“天成”、“自得”、“超然”,认为“词藻胜则糟粕,律度严则拘窘”。其评唐代诗人,则于贾岛推崇备至。惟引贾似道梅花诗句,以为绝唱,《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存目提要》指其“未免近于谄”。有《学海类编》本。

性理群书句解

性理群书句解

二十三卷。南宋熊节编,熊刚大注。熊节字端操,建阳人,官至通直郎,知闽清具事。熊刚大亦建阳人,受业于蔡渊、黄干。为朱熹的再传弟子,嘉定进士,掌建安书院朱文公诸贤从祀祠,仕履则不可考,为宋理宋时人。此书采摭有宋一代诸儒遗文,分类编次。首列濂溪(周敦颐)、明道(程颢)、伊川(程颐)、横渠(张载)、康节(邵雍)、涑水(司马光)、考亭(朱熹)遗像及传道支派,然后分别为《赞》、《训》、《戒》、《箴》、《规》、《铭》、《诗》、《赋》、《序》、《记》、《说》、《录》、《辨》、《论》、《图》、《正蒙》、《皇极经世》、《通书》、《文》、《七贤行实》等二十门目。编者于“七贤”中列司马光,与后来讲学诸家迥异。按朱熹于绍熙五年(1194)冬,筑竹林精舍,率诸生行舍菜之礼于先圣、先师,以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李侗七先生从祀。《集》中载其祝文中有:曰邵曰张,爰及司马,学虽殊辙,道则同归之语。则朱子序列学统,本来有司马光。后来门户日分,讲学者乃排而去之。熊节受业于朱熹,故不敢恣为高论,一仍师制而已。此书中所录之文,亦以“七贤”为主,而杨时、罗仲素、范浚、吕大临、蔡元定、黄干、张栻、胡宏、真德秀等所作也间有采录;其上及范质者,因朱熹撰《小学》曾收录其诗。旁及苏轼者,则因苏轼曾撰司马光《行状》之故。此书将有关“七贤”的遗文汇集在一起,保存了程朱理学的部分原始资料。明永乐中诏修《性理大全》,其所录诸儒之语,皆本《近恩录》而使内容增加;所录诸儒之文,则由此书而丰富。并且其“性理”之名,亦由此书而得。熊刚大所注解,盖为训课童蒙而作,所释甚为浅近。有元刻本,明代范氏天一阁本,《四库全书》本。

东宫备览

东宫备览

古代有关王子教育读物。六卷。南宋陈模撰。此书为任秘书省正字时所上,取经史典籍中有关训课皇储的旧文整理而成,故以《东宫备览》为书名。全书共分二十条,分别为始生、入学、立教、师傅、讲读、宫僚、择术、广诲、谨习、主器、正本、问安、友悌、戒逸、崇俭、辨分、正家、规谏、几谏、监国等。前有进书表和序各一篇,上宰相札子二十余条。

大鉴禅师法宝坛经述旨

大鉴禅师法宝坛经述旨

述旨者,述是经之宗旨也,欲正其旨,先正其名,名者,正法世系祖位也,祖位名分定,而天下之学佛者,知所皈于正法矣。世尊以心印传迦叶,亲授为第一代祖,为后世学者定宗旨,正法眼,代代相承,惟此一宗。法法同皈,惟此一旨。所谓禅也密也,净也律也,乃至法相也,无一不依般若而皈于宗,故名正法。传至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始来中国,为东土初祖。

楞严经略疏

楞严经略疏

《楞严经略疏》,简称《楞严略疏》。佛典注疏。明崇祯十一年(1638)元贤述。十卷。是唐般刺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书首《缘起》称,作者曾于明天启四年(1624)撰《翼解》二卷,后“广《翼解》而作《略疏》,间亦博采众说,融为一家之言”。本书撰成后即刻印流布。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