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妙云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辽阳州志
知州杨镳修,奉天府(今沈阳)经历施鸿纂。清康熙二十年(1681)抄本。二十八卷。镳字莲峰,河南洛阳人。康熙举人,官辽阳知州。施鸿字则威,福建邵武人。官奉天府经历。著有《澂景堂史测》。此志康熙二十年(1681)成书,约三万字。例目仍因旧志规范,各目简略。附州城图、东京(今辽阳)城与治图各一。《辽海丛书》据北京图书馆藏抄本付印。另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修抄本。
桂林风土记
唐莫休符撰。作者在广西西道任职 期间,博采桂林山水、寺庙、里宅、城亭、古迹、人物等 资料。退居后,粗录见闻为《桂林风土记》,成书于 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全书内容广泛,其中反映 了传说人物尧、舜与南方民族地区的密切关系、灵渠 对沟通中原与粤西关系的评议等,对研究古代南方 民族史有参考价值;谱民风、记土产的记述体裁,对 后世著述领域亦有积极影响。是研究广西地方史和 壮族史的早期重要文献资料之一,收入《丛书集成 初编》中。
太上慈悲道场灭罪水忏
太上慈悲道场灭罪水忏,不署撰人。约成书于唐宋间。原书三卷,《正统道藏》本合为一卷,收入洞玄部威仪类。经文乃元始天尊在大罗玉京演说,谓每年三元之日,三元官属与四司五帝、善恶童子等神灵上朝金阙,考校世人生死罪福之籍及地狱水府幽魂业簿。若于此时大设斋醮,虔告天地,天尊即派遣众神降临斋坛、灭罪除灾,保佑生人,使国土安宁,亡灵得度。其斋醮法事主要有归礼天地水三元各六十位天尊,依次忏悔自身及师长父母姻亲所犯罪业。又劝人于五腊之日为亡亲先祖建斋设醮,行道礼忏,以祈亡灵超升,国泰民丰。
蕙风词话
近代况周颐著。正编五卷,系况氏晚年合并旧作厘订而成。卷一重在论词的作法以及对词的鉴赏和批评等理论性问题,卷二至卷五则据卷一的理论,泛论自唐迄清的词人词作。续编二卷,为今人唐圭璋从况氏遗著中辑出,连载于1936年的《艺文》月刊上,侧重于词事的考证,兼评前人的词作和词论。况氏词论,首尊词体,反对传统的“诗余”说。卷一:“词之为道,智者之事。酌剂乎阴阳,陶写乎性情。自有元音,上通雅乐,别黑白而定一尊,亘古今而不敝矣。”其次在词格上提出重、拙、大“三要”说。“重”即沉著,主要表现在气格和笔力上;“拙”以真为核心,强调语言的真率、自然;“大”指含蕴远大,词境开阔,三者关系以拙为本,“融重与大于拙之中”。故况氏推进了常州派词论的发展,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的词学理论。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王幼安校订本(与《人间词话》合为一册,为郭绍虞、罗根泽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之一种)和《词话丛编》本。
庭闻录
六卷。清刘健撰。刘健,字汝嘉,江西南昌人。其父刘崑,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吴三桂叛清时为云南同知。他曾著有《吴三桂传》和《滇变记》二书。吴三桂在云南举起反清旗帜后,曾胁迫刘崑投降。刘崑不为所屈,将书稿藏于壁中,自己削发遁居宝台山。吴三桂变乱被平定后,书稿仅存十分之一。四十年后,刘崑子刘健鉴于“谈往事者,无稽之言,人各一说”,造成以讹传讹(《庭闻录序》),于是将当日所受父教及所见所闻犹能记忆者,撰写成书,名之为《庭闻录》。该书分为六卷,各卷名称为 “乞师逐寇”、“镇秦徇蜀”、“收滇入缅”、“开藩专制”、“称兵灭族”、“杂录备遗”。另有“平定缅甸”一文,作为“附录”收入书中。书中详细记载了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由降清至叛清、发动叛乱的全过程。资料翔实,可补官书之不足。例如,卷一《乞师逐寇》在叙述顺治元年 (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的山海关之战时,写道:“是日,战初合,满兵蓄锐不发。苦战至日昳,三桂军几不支,满兵乃分左右翼,鼓勇而前,以逸击劳,遂克大捷。”揭穿了清摄政王多尔衮的机警和狡诈。多尔衮在山海关前,惧怕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不敢与之正面冲突,转而让吴三桂打头阵,自己坐收渔人之利。类似记载,书中确有不少。该书成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后收入《豫章丛书》。1985年6月,上海书店影印出版了 《豫章丛书》本的 《庭闻录》。
持人菩萨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加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不可计。一切大圣神通以达。辩才无碍慧不可量。诸根寂定见一切本。应病与药靡蒙济。为法桥梁度脱三界也。尔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眷属围绕而为说经。时持人菩萨即从坐起正服长跪。前问佛言:菩萨何行建立誓愿。无限功勋晓了诸法。分别一切诸度无极。识解无量方便善权。弘要被不可喻。戒德大铠真正道义。为众生愿弘恩仁慈。覆如虚空不可测度。其心清净德行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普度无极。若有众生欲奉斯业。殊特之原无上大道今故为斯。如此等类启问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