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死亡草
《死亡草》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死亡草The Thirteen Problems本书是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另一大侦探马普尔小姐的华丽探案集。
顾华玉集
明代诗文别集。顾璘(字华玉)著。《四库全书》收录的《顾华玉集》,其中包括《浮湘集》4卷、《山中集》4卷、《凭几集》5卷、续集2卷、《息园存稿》诗14卷、文9卷,《缓恸集》1卷,实是顾璘诗文全集。其所依据的底本就是嘉靖年间吴郡沈氏繁露堂刻本。《浮湘集》是其由开封府知府谪全州知州时作,蔡羽序之。《山中集》是其移病家居时所作,陈束序之。《凭几集》、《凭几续集》皆起官湖广巡抚时所作,皇甫汸序之,璘亦有自序。《息园存稿》乃是专刻的诗文集,诗稿陈大壮序之,文稿邓继中序之。《缓恸集》官工部侍郎哭其亡女之作,璘自序之。另外,其诗文有两种明抄本传世:一种是《东桥集》,诗14卷、文12卷。10行,20字,白口兰格,四周单边;一种亦名《东桥集》,诗23卷、文19卷、词1卷。此两种可资校勘。顾璘颇有诗名,与陈沂、王韦号“金陵三杰”,后加宝应朱应登,号“四大家”。四库馆臣评论说:“今观其集,远挹晋安之波,近骖信阳之乘,在正、嘉间固不失为第二流之首矣。”据朱彝尊《明诗综》,称其还有《归田集》,今已未见传本,不知明抄本中是否有《归田集》中的作品。
沈从文生活美学
沈从文先生不是一位美学家,但作为一位作家,他的作品能给人以美学层次的感受。“作家”二字包含的意义太多。他的作品的影响力,随着时代文学厚重感的退化,越发在当代文学中凸显地位。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语言美而深刻,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来形容,便是“一步一景”。《沈从文生活美学》即为选取沈老极具代表性的19篇佳作汇集成的书。
太玄真一本际妙经
简称《本际经》。据唐释玄嶷《甄正论》云:「《本际》五卷,乃是隋道士刘进喜造,道士李仲卿续成十卷」。现《正统道藏》本仅残存此经第二卷〈咐嘱品〉,收入太平部。另据大渊忍尔《敦煌道经目录编》着录,敦煌遗书中有唐代《本际经》抄本一百零二件。经整理校勘,基本可恢复原书十卷旧貌。此经是隋唐道教重要论著。经文乃元始天尊与法解、妙行、天真皇人、正一真人等仙真相互问答,宣讲道教义理及教法。每说一段后,附录偈文一首。其内容颇广泛,涉及因果宿缘、功德行业、科仪戒律、修行阶次、炼养方法等各方面,而归本于开演本际真义,指示重玄体道之法。经文宣称《本际经》为道教真一不二法门。谓大道超乎有无,自然空寂,无根无本,无祖无宗。「所言道者,通达无碍,犹如虚空。非有非无,非愚非智,非因非果,非儿非圣,非色非心,非相非非相。即一切法亦无所即。何以故?一切法性即是无性,法性道性俱毕竟空,是空亦空,空无分别。」道体既然空寂,则所谓万物众生归根返本,实无根可归,无本可返。众生不了此义,而于无法中生出法想,不空中生出空想,「妄造诸法,计我及物,故名生死,不得道真」。作者有感于此,故提出修仙体道应先破心想幻相,既不滞有,亦不执无,有无兼忘,乃至于忘亦忘,是即兼忘重玄之道。故经文曰:「一切凡夫从烟蕴际而起愚痴,染著诸有,虽积功勤,不能无滞,故使修空,除其有滞。有滞虽净,犹滞于空,常名有欲,故示正观,空于此空。空有双净,故曰兼忘,是名初入正观之相。」又称:「正观之人前空诸有,于有无著;次遣于空,空心亦净,乃曰兼忘……如是行者,于空于有,无所滞著,名之曰玄;又遣此玄,都无所得,故名重玄,众妙之门。」此兼忘重玄之道即为修道之最高境界。本书对隋唐道教重玄哲学思想有重要影响。
太上上清禳灾延寿宝忏
太上上清禳灾延寿宝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忏文乃太上所说,用于消灾延寿。内载五十一位上清天尊名号及忏悔文式。宣称凡清信男女,若遇灾病,当于本命日、甲子日、庚申日、三元日、八节日等,以时果香花旙灯供养太上像前,志心归礼天尊,礼诵忏悔文,或请道士代为礼诵忏谢,即可获福延寿。本篇与《太上玉清谢罪登真宝忏》原当为同一组忏文。
夜
丁玲的《夜》发表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十日在延安出版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署名晓菡.这一时期她还陆续写下了《我在霞村的时候》(1940),《在医院中》(1940),《三八节有感》(1942),《风雨中忆萧红》(1942)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夜》所蕴育的真正的价值却鲜少有人谈论,其实,它意义并不亚于其他的作品.本文试图立足于《夜》这一文本,给予进一步认识丁玲及其创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