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鉴禅师语录

作者:藏山顺空
圆鉴禅师语录

全一卷。全称敕谥圆鉴禅师藏山和尚语录。又作藏山和尚语录、藏山录。日本临济宗僧藏山顺空(1233~1308)撰,日本延宝八年(1680)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辑录高城护国禅寺语、东福寺语、法语、小佛事、赞、自赞、偈颂、遗偈等,卷末附录虎关师炼所撰之圆鉴禅师传一篇。

藏山顺空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失去的莱松岛

失去的莱松岛

《失去的莱松岛》(Lost Laysen)是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在其15岁(1916年)时写的中篇小说,但它直到1996年才出版。小说写的是在南太平洋上的火山岛——莱松岛的爱情故事。 米切尔把手稿交由Henry Love Angel,Angel在1945年去世,直到他的儿子发现的手稿,把小说和米切尔的信件一起发表。《失去的莱松岛》(Lost Laysen)描写的是南太平洋一个即将消失的一个叫莱松的小岛上发生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激动人心,扣人心弦。它的两个男主人公,一个儒雅,一个彪悍,同时都爱上了一个思想独立活泼可爱的姑娘,为了心爱的姑娘,两个人不惜一切代价,重新塑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佩文韵府

佩文韵府

《佩文韵府》于康熙十三年(1674)开始编纂,直到康熙五十年(1711)完成,耗时三十七年。是一部分韵编排的辞书。由张英等奉命编纂。“佩文”是清帝书斋名。该书分韵隶事。分韵隶事始于唐颜真卿的《韵镜源》,但该书已失传。元时作者颇多,而流传下来的有阴幼遇的《韵府群玉》,凌稚隆的《五车瑞韵》。《佩文韵府》以这两书书作为蓝本,作了较大的增补。《正集》及《拾遗》共二百十二卷。收入一万零二百五十七字,分一百零六韵,注明音训。词语按最下一字分韵排列,注明出处,不作解释。所引资料十分丰富。但引文错误较多。它主要是供在科举制度下作诗文辞赋时修饰词藻、采选典故之用。是韵文写作的参考书,作为韵书来讲,影响较为深远。

经脉图考

经脉图考

经络学著作。4卷。清陈惠畴编撰。初刻于光绪四年 (1878)。卷一列内景赋、三百六十五骨节名数、十二经营行次序逆顺歌等39篇; 卷二、卷三列十二经脉等84篇; 卷四列奇经八脉等48篇。全书首列内景赋而殿以经脉图,考定差讹,合其经旨,俾学者熟读其赋,继玩其图,然后深求《灵》、《素》之藏象阴阳,彰明较著,毫发无遗。又考正营行次序、穴属尺雨起止,分别经、筋、骨度、皮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而病之终始可得。对李时珍所言带脉、阴跻、阳维三脉之差失,结合《内经》及诸名家之说,予以厘正讹错,分图立说。又于诸经分析部位,核其各经之循于头者,会通头部,循行面、目、颈、项、耳、口、唇、舌、胸、肋、背、腹、手、肘、足、膝诸部,至于谿谷左右四关四末十二原,以及脏腑腧属,无不毕备。为考论俱佳之作。

道教史

道教史

许地山编。1934年6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新版,收入“终极关怀系列”第十一。作者是台湾台南人,1934年于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完成此书。书的副标题为“道的源起与发展”,分为七部分。一《道的意义》;二、 《道家思想的建立者——老子》,分析老子的道论及人生论,老子的思想与《道德经》;三、 《老子以后的道家》,写关尹子、杨子、列子;四、 《道家最初的派别》、讲彭蒙、田骈、慎到的静虚派,庄子一流的全性派,庄子及其门人的思想,假托太公的阴谋派等;五、《秦汉的道家》,叙述《吕氏春秋》及养生说,《淮南子》及阴阳五行说;六、 《神仙的信仰与追求》;七、 《巫觋道与杂术》,内容包括尸与巫的关系,巫的职掌,秦汉的巫祠,杂术等。

大乘庄严宝王经

大乘庄严宝王经

梵名Avalokites/vara -gun!a-ka^ran!d!a-vyu^ha ,西藏名Za-ma-tog-bkod-pa 。凡四卷。又称庄严宝王经。宋代天息灾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叙说观自在菩萨之威力化现及六字大明陀罗尼‘唵(om!)么(ma)抳(n!i)钵讷铭(padme)吽(hu^m!)’之功德。现存之梵本系一八七三年出版于加尔各答。至于西藏译本,据传,西元四、五世纪顷,藏王曾自空中得此经,其后,派遣端美三菩提自尼波罗(今之尼泊尔)得梵本而携返,译成藏文。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简称《法华经》, 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妙法莲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 关键词“妙法莲华”。“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莲华”比喻“妙”在什么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时,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内敛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