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选译
作者:佚名
华严经九会三十九品,无法一一注释,故只能加以节选。本书节选了八十《华严》中《十地品》、《如来出现品》和《入法界品》的部分段落。所以要选这三品,是因为这些品的内容,是《华严经》经义的核心部分,因而在流行过程中特别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十地品》和《入法界品》,早在龙树以前就作为单行本于印度流行过。龙树、世亲还专门为《十地品》造论弘扬。在汉译中,这三品也均曾作为单独的经译出,流行一时。其中如《十地品》有八种单译本,《如来出现品》有四种单译本。《入法界品》除有三种单译本外,更有般若三藏将其扩大内容,增广文字,添加了普贤十大行愿和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成为汉译《华严经》三大译本之一——四十《华严》。
猜你喜欢的书
神食
《神食》讲述的是两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营养品“神食”,这种营养品能让食用者生长加速且变得巨大:鸡吃了后大得能食人,黄蜂和老鼠吃了后也能大得攻击人,婴儿吃了后则很快长成巨婴乃至巨人。然而就在读者眼看着故事中的世界即将陷入一场恐怖的危机、人类社会将可能被斯威夫特笔下的“巨人国”所取代之时,威尔斯却笔锋一转,描绘起被排挤的巨人……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
题“海琼白真人注,祖天师张真君解义,五雷使者张天君释, 纯阳子孚佑帝君讚。”注者为白玉蟾,较为可信,后三人盖伪托。 注义、释文多释专门词语,敷衍经义。卷后附《圆满吉祥灵章》、 《符篆》及十五种鬼名。又附三十九代天师太玄子(张嗣成)至顺 癸酉(1333年)跋,称玄阳子得经,方将梓而广之。该经盖玄阳子所刊。
鬼土日记
现代长篇小说。张天翼著。初载于1930年南京《幼稚周刊》。上海正午书局1931年7月出版单行本。小说以寓言的形式描写韩士谦游历地狱的见闻,以影射、讽刺现实生活中的黑暗。鬼土世界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生活和政治活动。神经衰弱患者在那里被称为现代人,因此,颓废派文学家司马吸毒从5岁起就立志做一个病态的现代人,为此,他停止运动,拒绝洗澡睡觉,不断酗酒吸毒。鬼土世界等级森严,居住高层的是执政者、实业家、绅士、学者等上流人,居住低层的是普通的工人、农民等下流人。下流人不准随便进入高层,而有些败落的上流人宁可自杀也不愿沦为下流人。鬼土世界的学术活动相当活跃。自然科学家易正心致力于研究上流人和下流人大脑的构造差异,因而获得年度人类学奖金。学者们还热衷于达尔文进化论的研究,不断有别出心裁的理论产生出来。鬼土世界举行大选,韩士谦也卷入了这场政治斗争,因害怕受到政治迫害而仓惶逃归阳世。作品曾援引鬼土游历者在日记前说,鬼土这个滑稽、矛盾、畸型的社会,实际上就是我们阳世社会的缩影;“这两个社会是一样的,没什么差别。”点明了作品正是对现实生活中种种荒诞的和不合理的现象的影射和讽刺。
海外扶余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四卷十六回。不题撰人。据藏抄卡片著录知作者为陈墨峰。约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1907)。原书为抄本,线装2册,卷首有《序》1篇。1985年经孙菊园、孙逊校注,描写郑成功辉煌人生的传记小说。本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示了郑成功在国难当头、民族濒危之际,奋起领导东南沿海人民进行抗清复明斗争的同时,又义不容辞地与当时拥有世界最先进武器、最蛮悍的荷兰侵略者进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以落后的原始武器“弓箭长矛”痛歼了以“坚船利炮”武装起来的荷兰王牌军,并一举光复台湾,为国家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我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
国朝诗评
明代论诗著作。王世贞著。一卷。共品评诗人八十余位,与《明诗评》所评诗人,略有出入。品评体例也与《明诗评》有所不同,取消了对诗人生平的简介,三言两语,直接品评诗人及其作品的风格和优劣,如评刘基“如刘宋好武诸王,事力既称,服艺华整,见王谢衣冠子弟,不免低眉”。评高启“如射雕胡儿,亢急健利,往往命中;又如燕姬靓妆,巧笑便辟”。评刘崧“如雨中素馨,虽复嫣然,不作寒梅老树风骨”。评杨基“如西湖柳枝,绰约近人,情至之语,风雅扫地”。评汪广洋“如胡琴羌管,虽非太常乐,琅琅有致”。评语简洁形象。有明《天都阁藏书》本及源于此本的《丛书集成初编》本。清《学海类编》丛书亦收此书,题为《诗评》。
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孔子七十弟子后学所记,汉戴圣传述。晋朝陈邵的《周礼·论序》云:“戴德删古《礼》二百四篇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戴圣删大戴为四十九篇,是为《小戴礼》。”《大戴礼》的篇章多已佚失,流传下来的《礼记》是指《戴礼》,亦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其主要内容是,记载孔子弟子及再传、三传弟子,对古代仪礼所作的理论说明。虽然有不少理想化的成分,但也反映了古代的某些史料和思想资料。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重要参考书,其中有些篇章如《学记》、《大学》、《中庸》、《乐记》、《王制》、《文王世子》、《内则》、《表记》、《儒学》等篇,记载了秦汉以前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重要参考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