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佛性慧日抄

作者:佚名
一乘佛性慧日抄

一乘佛性慧日抄,1卷,日本宗法师撰。收入《大正藏》续诸宗部

猜你喜欢的书

亨利六世

亨利六世

《亨利六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戏剧,首次出版于1623年。该剧上篇写英国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由于贵族不和而失利;中篇写国内贵族的纷争和平民起义,导向内战;下篇写红白玫瑰战争时期的封建内战,红玫瑰贵族集团一度战败,国王被杀。在整个剧本中亨利六世被描写成了一位昏聩无能君王。贯穿全剧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有了强有力的王权,王国才得平安,而作臣下的职责就是尽忠国事,不得为私利横生事非。

洞玄灵宝道学科仪

洞玄灵宝道学科仪

道教典籍,原题「太极太虚真人」,共上下二卷,收录于《正统道藏》太平部。全书分三十五品,详述道士出家修行及日常生活所应遵奉之科戒仪轨。上卷所载内容包括:言语、讲习、禁酒、忌荤辛、制法服、巾冠、敬法服、背道、山居、理发、沐浴、解秽、钟磐、必斋、读诵、坐斋相罚、坛礼。下卷所载内容包括:燃灯、饮水先咒、奏章、醮请、都禁、神枕、明镜要经、九节杖、作神剑法、诣圊厕便曲、解恶梦、父母、老病、灭度、师资制服、父母制服、追福功德、灭度财物。从文字上看,该书内容与《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极为相似,疑是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作。此书内容指出,凡是道学,在言语上「当知枢机缓急,言语善恶,招祸得福,唯闻口业」。在讲习上「当知听习回向,须得明师。师若不明,翻成伤道慧」。在禁酒上「当知持戒发慧,安身炼心,无惑酒恶」。在忌荤辛上,「当知修身洁心,无犯禁忌」。在制法服上,「当知身得入道,内除俗念,外息俗缘,内守法门,外修法服」。在巾冠上,「当知具足威仪,众事已办,行非俗,是为出家」。在敬法服上,「当知入道,上衣、中衣、下衣,皆当尊敬,不得漏慢」等等

龙兴慈记

龙兴慈记

书前有作者嘉靖辛亥(1551)小引,称其自幼闻其母言明初遗事,盖其外祖陆源生授其母,母授文禄,乃为追述幼闻,纪念其母。又均记明太祖事,故曰《龙兴慈记》。该书经口传,其于史已愈远,而其传说色彩却愈重。所记故事并不留心史事真伪,而好于人物言行中见其性格及精神面貌。现有《广百川学海》、《百陵学山》、《盐邑志林》、《经录汇编》等本。今据《续说郛》本整理。

滹南诗话

滹南诗话

诗话。金王若虚撰。三卷。若虚有《滹南遗老集》已著录。此编推崇杜甫、白居易与苏轼,反对黄庭坚与江西诗派。主张诗歌创作当“以意为之主,字句为之役”,即以思想内容为主,语言形式为辅。强调“哀乐之真,发乎性情”,即以真情为重,反对“经营过深,雕琢过甚”推崇杜甫、白居易、苏轼,反对黄庭坚“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之说,认为不过是“剽窃之黠者耳”。这些观点都有可取之处。近人丁福保收入所辑《历代诗话续编》

孝经刊误

孝经刊误

一卷。宋朱熹撰。该书成于淳熙十三年(1186),时熹57岁,主管华州云台观。该书取古文《孝经》分为“经”一章,“传”十四章,删旧文二百二十三字。书后有《自记》曰:“熹旧见衡山胡侍郎(宏)《论语说》,疑《孝经》引《诗》,非经本文。初甚骇焉,徐而察之,始悟胡公之言为信。而《孝经》之可疑者不但此也,因以书质之沙随程可久文。程答书曰:‘顷见玉山汪端月,亦以此书多出后人附会。’于是乃知前辈读书精审。其论固已及此,窃幸有所因述而得免于凿空妄言之罪。”陈振孙《书录解题》载该书。注其下曰:“抱遗经于千载之后,而能卓然悟疑辨惑,非豪杰特起独立之士,何以及此。此后学所不敢仿效,而亦不敢拟议也。”该书有清康熙中吕氏宝诰堂刊《朱子遗书》本,清道光至咸丰年间大梁书院刊钱仪吉辑《经苑》本,清李光廷辑《反约篇》本,清张丙炎辑《榕园丛书》本,清贺端麟辑《西京清麓丛书》本,还有明朱鸿编《孝经十书》本。

大金刚妙高山楼阁陀罗尼

大金刚妙高山楼阁陀罗尼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纯咒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