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叟住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
云叟住禅师语录

清住说。收住潭州龙牙禅寺语录、晚参、小参、机缘、颂古、法语、诗偈、像赞、佛事。

猜你喜欢的书

建康集

建康集

一作《石林居士建康集》。诗文别集。宋叶梦得(号石林居士)著。八卷。其著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石林总集》一百卷《年谱》一卷;《石林建康集》十卷;《石林审是集》八卷。今《总集》及《审是集》俱不传,唯《建康集》存,而又与陈直斋著录不合。然卷末有梦得孙叶辂题跋,亦云八卷。对此,《四库全书总目》云:“其或《书录解题》屡经传写,误以八卷为十卷,抑或旧本残阙,亡其二卷,后人追改辂跋以伪称完帙,则均不可考矣。”是书明清以来多抄本。今传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石林遗书》本、《郋园先生全书》本。而清咸丰六年(1856)刻本则作《石林居士建康集》八卷《补遗》一卷《石林先生两镇建康纪年略》一卷。另有《石林奏议》十五卷(明汲古阁影宋抄本,清光绪十一年皕宋楼刻本)。此外,尚有《建康集钞》一卷(《宋诗钞初集》),《建康集补钞》一卷(《宋诗钞补》),《石林词》一卷等。

台湾舆图

台湾舆图

古人右史左图,观览并重。萧何入关,首收图籍;盖凡道途险阻、山川阨塞,非图莫周悉也。。

宜斋野乘

宜斋野乘

一卷。宋吴枋(生卒年不详)撰。吴枋字木方,江阴 (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卷首自序谓,40岁以来,荣念已绝,独于嗜书一事,如饥之于食,渴之于饮,未尝一日忘情也。仿司马光“闻新事即录于册,且记所言之人”之作法,凡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口之所诵,心之所得,随手抄记,日积月累,形成十卷之书,定名为 《宜斋野乘》。后毁于大火,吴枋重新回忆、撰成此书。今检其书,共记五帝非官天下、过秦论误、先辈、千字文重复、孟子与孟尝君同时、先子先君先人、颜子非廿九岁死、画野分州、名不可称、小人小生、状元词误等十一条,当非完帙。此书虽以《野乘》为名,而多涉考证,其中如谓孟尝君与孟子同时,谓颜子不足29岁而死,谓吞灭东、西周者不是秦始皇等,皆有依据。又论五帝非官天下,举少昊传位于侄、颛顼传位于从侄、挚传位于弟、尧传位于五世侄孙、舜传位于六世祖之从兄弟等,以证五帝家天下,颇有新意,可资参证。今传本主要有《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格致丛书》、宛委山堂 《说郛》、《艺海珠尘》、《续知不足斋》、《江阴丛书》、《粟香室丛书》、《养素轩丛录》、《常州先哲遗书》、《古今说部丛书》、《丛书集成初编》 等丛书本。

原鬼

原鬼

唐韩愈著。认为有鬼存在,但在通常情况下,“鬼无声也,无形也,无气也。”每当“有忤于天,有违于民,有爽于物”,即违背了封建伦常的时候,鬼就会“有形于形,有凭于声以应之,而下殃祸”。还认为鬼无恒态,其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即“有动于民而为祸,亦有动于民而为福,亦有动于民莫之为祸福。”韩愈崇信鬼神,老而愈笃。收入《昌黎先生集》。

大学问

大学问

明代王守仁(1472~1529)著。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主要著作有《大学问》和《传习录》。他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加以发展,成为心学集大成者,对后代反正统理学的思想家有很大影响,被称为阳明学。《大学问》成书于嘉靖三年(1524)。是王守仁在浙江稽山书院讲学时写的。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大人指统治者。统治者应该“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为大人之学,就必须去其私欲之蔽,自明其明德。要明明德就要亲民,就要致良知,最后才能达到“家齐治国而天下平”。这实际上把《大学》中的三纲领、八条目按自己的哲学思想加以理解,纳入三纲五常之中。为其晚年定论。该文包含了王守仁天人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等主要的哲学观点。尤以“致良知”注解《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与朱熹格物说迥异。指出:“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扩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致知必在于格物,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归于正之谓也”。又认为格致诚正之“功夫条理,虽有先后次序可言,而其体之唯一,实无先后次序可分”,还说:“此格物诚正之说所以阐尧舜之正传而为孔氏之心印也”。又把“明德”、“明明德”、“亲民”分别解释为“良知”、“致良知”、“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并提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编入《王文成公全书》。

无趣老人语录

无趣老人语录

一卷。明代释如空 (1490—1580)撰。如空,俗姓施,字无趣,自号静斋,秀水人。幼性端凝,长企清洁。留心内典,博览经论。与同友法舟参访八年,出家为僧。自受戒后便付衣法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晓本”。成为明临安东天目昭明寺沙门。辞世有偈云:“生来死去空华,死去生来一梦”。所撰 《无趣老人语录》,详载生平学法心得言断。对了解如空法学言行很有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明万历年间宝梦堂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