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水经

作者:佚名
恒水经

佛说恒水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与中阿含赡波经同本。

猜你喜欢的书

悉达多

悉达多

《悉达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1922年在德国出版,通过对主人公悉达多身上的两个“自我”——理性的无限的“自我”和感性的有限的“自我”——的描写,黑塞探讨了个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永恒的人生境界的问题。《悉达多》讲述了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伽摩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光绪恒春县志

光绪恒春县志

台湾地方志。清陈文纬修,屠继善纂。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文纬事迹不详。继善自号啸云居士,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光绪十八年开设台湾通志局,命各属县修志。本志以档册和采访笔录为主要资料来源。约于光绪二十一年(1885)脱稿,十三万余字。全书分疆域、建置、职官、营汛、招抚、田赋、户口、杂志等二十二类。卷首有城署图。该县周有基、游乐诗、汪乔年于光绪三年勘察全县并有详细调查记录,本志从中摘引资料,并保存了一些中日谈判的史料。有光绪二十一年稿本,《台湾文献丛刊》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伤寒论述义

伤寒论述义

日·丹波元坚撰。成书于1843年。全书约6万字,分为5卷。卷一列叙述、阴阳总述,卷二分述六经病,卷三述合病并病、温病风温,卷四述坏病、兼变诸证,卷五述霍乱、瘥后劳复。作者在钻研其父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的基础上,参考各家学说,针对《伤寒论》中所述病情、病机予以重点剖析,以补《辑义》之不足。其特点有三:①论病机,注重正气。认为邪气侵入,随其人阳气之盛衰化而为病,于是有寒热之分。大抵阳之变阴,皆因其人胃气本弱。②以病情,贯通大论。指出唯以病情读大论,则无所而不通。故本书自始至终,一以病情贯之。征之经文,既无前后牴牾。验之事为,亦莫切近乎此。③辨疾病,重察脉证。认为仲景之旨,先辨定其病。辨病之法,在察脉证。就脉证而认得寒热表里虚实之真,则病无遁情。总之,本书阐发《伤寒论辑义》一书未尽之义,予以覆核辨订,并斟酌诸家之说,而补充《辑义》之所阙。其中反映了作者学习《伤寒论》一书的心得。1851年,作者又撰《伤寒论述义补》一篇,附刊于本书之末。本书有1843年万籍堂版本,1884年杨守敬购得原版辑印。198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印行。

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

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

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原不题撰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编首载明洪武辛亥年(1371年)国子司业宋濂撰〈赣州圣济庙灵迹碑〉称:秦人石固自汉高祖以来,迄元末明初,屡显神异,救济民众,消弭兵祸。历代帝王官吏因石固有灵验,遂为之建庙奉祀,加封尊号。「宋宝庆间(1225-1227年)莆田傅烨为赣县东尉。艳神之为,撰为繇辞百章,俾人占之」。据此,本书签文当为南宋傅烨所撰,而明代道士又以之与宋濂碑文合编为一。书中载灵签一百条。每条有七言四句签诗一首,并附四言一首、三言一首,解答签文所示吉凶祸福。

定鼎奇闻

定鼎奇闻

又名《新世宏勋》、《盛世弘勋》、《新史奇观》、《顺治过江》。二十二回。题“篷蒿子编”,或题“山樵道人编”。据柳存仁介绍,英国皇家亚洲学会藏福文堂本,题《大明传定鼎奇文(闻)》。又,北京大学图书馆、大连图书馆藏清庆云楼刻本,题《新世宏勋》,首有清顺治辛卯(1651)蓬蒿子序。天津图书馆藏嘉庆癸亥(1803)索古居刻本,题《新史奇观演义全传》南京图书馆藏道光丙申(1836)文渊堂刊本,署“山樵道人编”。作者真实姓氏无考。书成于清初,长篇小说,主要叙述明末李自成起义,明朝灭亡事,终于清朝立国。该书以《剿闯通俗小说》为底本,增益首尾,重新加工而成。因其时已是清朝,故该书不再称满人为 “虏”,而在结尾处称大清皇帝入主中原,山河一统。所以该书题《新世弘勋》,亦即指清朝重新整理山河的“弘勋”,又有《铁冠图全传》、《新史奇观》、《顺治过江》、《定鼎奇闻》等多种题名。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一卷。失译人名。即中阿含须达多经之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