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发智论

作者: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

梵名Abhidharma -jn~a^na-prastha^na 。凡二十卷。佛灭后三百年,印度迦多衍尼子造,唐玄奘译。又称说一切有部发智论。略称发智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论与集异门足等六论合称为七论,又六论之义门少,故以足譬喻之,称为足论;本论则文义具足,故以身譬喻之,称为身论。七论为说一切有部宗之根本论。本论以说一切有部学说为基本内容,兼论当时部派佛教间争论之各类问题。共立八蕴,分为四十四品,即:(一)杂蕴,说明四善根、四圣果、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等种种法。计有世第一法纳息、智纳息、补特伽罗纳息、爱纳息、无惭纳息、相纳息、无义纳息、思纳息等八品。(二)结蕴,说明三结、五盖等种种结使。计有不善纳息、一行纳息、有情纳息、十门纳息等四品。(三)智蕴,说明圣者断除惑障,而得无漏之智。计有觉支纳息、五种纳息、他心智纳息、修智纳息、七圣纳息等五品。(四)业蕴,说明身、口、意三业所起之善恶诸行。计有恶行纳息、邪语纳息、害生纳息、表无表纳息、自业纳息等五品。(五)大种蕴,就三世说明四大种所造之善恶色法。计有大造纳息、缘纳息、具见纳息、执受纳息等四品。(六)根蕴,就四果及三世说明六根、五根等色法。计有根纳息、有纳息、解纳息、等心纳息、一心纳息、鱼纳息、因缘纳息等七品。(七)定

猜你喜欢的书

游叙弗伦

游叙弗伦

古希腊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的早期著作。该书记叙了苏格拉底被雅典人指控不信国神、败坏青年,在待审过程中,巧遇宗教家游叙弗伦,切磋有关对神的虔敬与轻慢的问题,从而揭示出宗教敬神的秘密在于迎合、贿赂神,人神作交易。在论及对神虔敬与轻慢的性质时,苏格拉底认为,虔敬即做自己此刻所做之事,不虔敬即不做此刻自己所做之事;虔敬是神喜好之事,不虔敬则是相反。然而,神与神之好恶并非一致,因此,应该是凡神一致所好者为虔性,一致不悦者则为轻慢。但是,神之好恶仅是虔敬的属性,就本质而言,虔敬即是祈祷和献祭;祈祷是人向神索取物品,献祭则是把物品奉献给神以取悦于它,实际上是神与人之间的交易。神珍视的是赞美、崇拜、感谢的献祭。在这里,对虔敬的规定,由做正当之事、神所喜爱之事,进而转为祈祷和献祭,以此作交易,再转为神所珍爱的赞美、崇拜。如此层层分析,深入事物本质的方法,展示了最初的辩证分析法。是研究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该书见严群的中译本《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错中错

错中错

短篇小说,梅里美撰,又译为《又重误会》这是一个对自己的鄙俗卑污的环境缺乏现实感的悲剧,女主人公先是被粗暴的丈夫所玷污,后又遭到轻薄子弟的追逐,最后成了资产阶级社会场合时髦人物逢场作戏的牺牲品。

隶续

隶续

二十一卷。宋洪适撰。洪适编撰了《隶释》以后,又陆续得了很多碑文,于是又仿照《隶释》体例,编撰成篇,名曰 《隶续》。宋乾道四年 (1168) 先刻十卷; 淳熙四年(1177)范成大又为其刻四卷;其后二年李彦颖又为增刻五卷;淳熙七年(1180)尤袤又为其刻二卷,并连其版,前后合为一书,共二十一卷,洪氏写了自跋。淳熙八年(1181),洪适把《隶释》和《隶续》合印为一书,洪氏又写了跋语。然这本合编本,世无传本。《隶释》有明万历王鹭刻本,保存完整。《隶续》则几乎佚散。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说:关于《隶续》一书,范氏天一阁、曹氏古林、徐氏传是楼、含经堂所藏,只有七卷。他后来又访得琴川毛氏旧钞本,虽残缺过半,但于七卷之外,又增得一百一十七页。朱彝尊参合两家之残帙,参校成编,刻本于扬州。喻良能在跋中说:“续有得者,编为十卷;又复冥搜旁取,编成九卷”,即当时所刻实际上只有十九卷。此本第五、六卷载碑图,第七卷载碑式,第八卷又为碑图,第九、十两卷缺,第十一至二十卷载碑文,第二十一卷残缺不全。洪适的自跋,载在第二十卷尾。前后参差错乱,已非原书之旧貌。朱彝尊所说的七卷本,乃元泰定二年(1325)宁国路儒学所刻,较扬州本讹误为少,但缺损太多。清代编《四库全书》时,采用扬州本,而以泰定本详校异同。至于残缺的部分,至今无可考补。

唐宋词启蒙

唐宋词启蒙

本书是翻译家、文学家李霁野给自己的孙辈讲解唐宋词的合集。他亲自精选了唐宋一百多位词人的代表性词作,逐首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兼以谈论词的发展历程,词的艺术特色,词人的心境和情怀,行文流畅,明白如话。这种启蒙式讲解很适合青少年的启蒙教育。

雍邸集

雍邸集

《雍邸集》为清世宗雍正皇帝继位前之诗集。收录于《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之二十一~卷之二十七》。

自说经

自说经

《自说经》(巴利文:Udana),为佛教典籍,此经在上座部佛教的巴利语《巴利大藏经》中收于小部 (佛经)十五尼柯耶第三部。该经主要是叙述佛陀(释迦牟尼)从证得缘起法至入涅槃的一生游行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