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身成佛义

作者:空海
即身成佛义

全一卷。略称即身义。日僧空海撰。为说明真言密教根本要义之书。论密宗即身成佛的义理。其中心思想总摄于一颂:“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三密加持速疾显,重重帝网名即身,法然具足萨婆若,心数心王遍刹尘,各具五智无际智,圆镜力故实觉智。”全论以逐句解释此颂而展开。为日本真言宗教理最重要的论典。内举金刚顶经、大日经、菩提心论等经论为其依据,以说明六大无碍,并主张修行者之现身与大日如来之真理一致时,即为即身成佛之实现。对于日本密教之成立,有很重大之影响。然日本天台宗并不以为本书为空海所著。收于《大正藏》第七十七册。有六种异译本。

猜你喜欢的书

至元嘉禾志

至元嘉禾志

元徐硕编。32卷。嘉禾,宋郡名,元为嘉兴路。硕为该路教授。宋时多次修志,今均散佚。此书遂为今存该地最早志书。分43门,间附考证,甚为详赅。碑碣多至11卷,水利多至8门,对考知史事、兴修水利,有裨参阅。嘉禾,今浙江嘉兴古称。此志《至元嘉禾志》元至元二十五年 (1288)修,旧抄本。宋时曾数次修志未竟成。硕因旧本续补成书。地域仍因宋旧,兼及松江府华亭县。自沿革以下分四十三门,间附考证。其中部分极为详尽。如水道分江海、湖泖、浦溆、溪潭、陂塘、河港、泾沟、堰闸等八门。

天魔舞

天魔舞

长篇小说。李劼人著。1947年5月6日至1948年3月18日连载于成都《新民报》。共二十九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整理出版。作品广泛地描写抗战时期四川社会的黑暗现实。通过奸商老金、马为富、陈登云、陈莉华、白知时、唐淑贞等一群投机者在官商中心“八达号”、娱乐中心“归兮山庄”和黑市交易所等地的活动,揭露了官僚资产阶级、军警特务与美军人员内外勾结,贪污贿赂,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勾勒出一幅投机“天魔”恣肆狂舞的群丑图。与此同时,作者把笔触向两面伸展,一方面是投机家们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一方面是广大人民在鬼魅世界里的痛苦挣扎,从而展现了大后方政治腐败、特务横行、经济凋蔽的一片黑暗景象。作者以严峻的现实主义手法刻画社会众生相,在构思和布局上颇见功力,并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白话长篇神魔小说。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三卷,分17节。不题撰者姓名。卷末有“中瓦子张家印”款一行,张家为宋时临安书铺,故王国维、罗振玉皆以为宋人作。然鲁迅以为“逮于元朝,张家亦或无恙,则此书或为元人撰,未可知矣。”书叙唐玄奘取经故事。情节与后世所传不尽相同,但为《西游记》之蓝本。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有猴行者的加入,虽尚是“白衣秀士”,已自称“花果山紫云洞铜头铁额猕猴王”,主动帮助唐僧取经,战胜了妖魔,其次有深沙神出现,为沙和尚原型,再是途中遇到多起阻难,出现过火焰山、女人国,入王母池等情节,均为《西游记》所本。为研究《西游记》来源重要参考书 是编传世有二本,一为日本德富苏绛藏本,名为《大唐三藏取经记》三卷,缺第二卷。一即本书,上卷缺第一则,中卷缺第八则。二本虽命名有别,内容全同。前者为罗振玉收入所编《吉石庵丛书》中。后者亦有罗氏影宋本。

神童诗

神童诗

蒙学读本。一卷。北宋汪洙撰。成书时间已不可考。汪洙,字德温,鄞县(今属浙江)人。元符三年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谥“文庄”。据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载:汪洙九岁能诗,自称神童。世人收其五言诗为《汪神童诗》,以教蒙童。在流传过程中,遂直称《神童诗》,又称《幼学诗》。今传本《神童诗》共收五言诗34首。采用按诗的内容分类编写的方式,首选“劝学”诗14首,继选“状元”、“言忠”、“帝都”、“四喜”、“早春”、“春游”、“暮春”、“寒食”、“清明”、“纳凉”、“秋夜”、“中秋”、“秋凉”、“七夕”、“登山”、“对菊”、“冬初”、“季冬”、“除夕”等十九类二十首(其中“帝都”2首)。包括了劝学、得第、为官以及四季景物、节日礼仪的描写。篇幅短小,诗味浓郁、格律严谨,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情趣盎然,易于背诵。《神童诗》的内容有些反映了当时士子的苦读情形,如《秋夜》:“漏尽金风冷,堂虚玉露清。穷经谁氏子?独坐对寒檠。”《秋凉》:“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但也有相当多的诗以高官厚禄引诱蒙童就学,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之类,不仅为现代人而且也为古人所非议。应该指出,今本《神童诗》并非汪洙一人之作,也非尽为儿时作品,其中至少有两首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还有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的诗。《神童诗》坊间刻本甚多,流传很广。后有人杂采历代诗作,增补至数千首,仿作中以《千家诗》影响最大,甚至超过《神童诗》。

两晋南北朝史

两晋南北朝史

关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著作。吕思勉撰。1948年开明书店初版,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中国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早年执教于苏州东吴大学,辛亥革命前后任光华大学教授,1949年后任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还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历史研究法》、《中国制度史》、《中国民族史》、《先秦史》、《秦汉史》、《隋唐五代史》等。本书共24章,由两部分组成,自第1章至15章为第1部分,采用纪事本末体叙述王朝兴衰,有晋初形势、西晋乱亡、东晋初年形势、东晋中叶形势、东晋末叶形势、宋初南北情形、宋齐兴亡、齐梁兴亡、元魏盛衰、元魏乱亡、梁陈兴亡、周齐兴亡、南北统一等内容。自第16章至24章为第2部分,采用旧的叙述典章制度的体例叙述民族、社会生活、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学术。有四裔情形、社会组织、社会等级、人民生计、实业、人民生活、政治制度、学术、宗教等内容。本书是中国现代较早较系统地叙述两晋南北朝历史的著作,第1部分叙述的王朝兴衰尽管不易看清历史发展的全貌及其规律性,但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钩稽排比,鉴别考订,给研究者带来很大方便。第2部分叙述的民族、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等内容,将分散的资料搜集整理分门别类、极便稽考。本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重要入门书与参考书。

春秋长历

春秋长历

十卷。陈厚耀撰。杜预作《春秋长历》,陈氏认为杜书疏失过多,固作此书以补杜氏《长历》。此书共有四部分。一是《集证》,备引《汉书》、《后汉书》、《晋书》、《隋书》、《唐书》、《宋史》、《元史》之《律历志》以及《左传》孔疏、赵汸《春秋属辞》、徐圃臣《天元历理》、朱载堉《历法新书》诸说,以证推步之异,其中引《春秋属辞》载杜预论日月差谬一条,为杜注孔疏所无,亦不见《永乐大典》;又引《大衍历义·春秋历考》一条,亦为《唐书·律历志》所无,皆为珍贵资料。二是《古历》,以古法十九年为一章。一章之首,推算周历正月朔日冬至。前先列算法,后以《春秋》十二公纪年,横列为四章,纵列十二公,作成年表,以求历元。陈氏发现,古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之差别主要在岁首确立之月份不同,而年月日之规定与划分却基本一致,皆是一年日,一月29日,十九年置七闰,同为古四分历。据此推得鲁所使用之周历,以冬至为正月朔日。陈氏按四分法列出年月日,为鲁国十二公排出一清晰之年表。三是《历编》,依据杜预《长历》之佚文,列出《长历》所推算《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各月之大小及朔日干支。四是《历存》,依据其对古历之考证定出各月之大小及朔日干支,与杜说两相对照。陈氏推得鲁隐公元年正月庚戌朔,与杜氏《长历》所推算之辛巳朔相差一月。杜氏以经传干支排列推算,得出隐公元年之前一年失一闰之结论,陈氏认为杜氏所推与《春秋》经传之干支及日食不合,考证隐元年之前一年非失一闰,而是多一闰,因而退一月,定隐公元年庚戌朔。杜预《长历》所使用之方法是以干支排列,比较原始,而陈氏精通历法,又能参考前人之研究成绩,故所推较杜氏精密,不仅能补杜氏之阙失,亦能正其讹舛。陈氏此书所使用的考据学方法直接影响了其后研究《春秋》历法之学者,如成蓉镜《春秋日南至谱》、罗士琳《春秋朔闰异同》、王韬《春秋历学三种》、盛百二《春秋日食考》等皆受其影响。现存《续经解》本,孔氏微波榭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