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维洛那二绅士
《维洛那二绅士》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喜剧,首次出版于1623年。剧作主要通过意大利维洛那城二绅士的故事,反映爱情和友谊的主题,字里行间充满了乐观精神,渗透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现实生活的浓厚气息,闪烁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芒。意大利维洛那有二年轻绅士:凡伦丁为正面人物,行为高尚,爱情专一,被放逐做了绿林强盗首领,仍不失绅士风度。普洛丢斯为反面角色,喜新嫌旧,出卖朋友,但最后悔过,回归旧我。两对男女各成眷属,喜剧以团圆告终。
古诗歌笺释三种
古诗笺注。近人朱自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此书为朱自清古典文学专集之二,收录《古逸歌谣集说》、《诗名著笺》、《古诗十九首释》三种论著,大都是汉代以前无主名诗歌的笺注和解释。《古逸歌谣集说》,原稿题为“诗名著笺前集”,收录诗骚以外的十三篇古诗歌,每诗下总汇诸家的论述考证,原始记载,由古至今,不作案语,是作者于1929年在清华大学古今诗选班上所用教材的一部分。《诗名著笺》是作者授课时的参考教材,收录《诗经》中的十五篇作品加以疏解,先列毛传、朱熹集传,另附三家诗说及后代各家考论,最后列有黄惟庸、郭沫若等人的译文。又有大小雅中的八篇,列为存目。篇末附有《毛诗序》、《季札观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文心雕龙·比兴》以及顾颉刚、吴康等人的有关文章凡四篇。《古诗十九首释》原文刊登在1941年的《国文月刊》上,仅释九首而已,这九首是《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栢》、《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除第一首有注外,馀皆仅抄原文,然后加以阐述,颇为精微。
所闻录
清末民初汪诗侬撰。是书广泛搜罗有清一朝各类趣闻轶事,诸如清初洪承畴、清中期和珅、晚清李鸿章,等等。尤其"李鸿章笑史",列述其出使欧洲各国之笑话,虽于史无证,多为民间趣谈,然却最为后世学者所征引。是书民国间收入《满清野史》丛书,今据以整理。
春明丛说
俞蛟,会稽山阴人,字清源,号梦厂居士。自幼失学,一生不得志。乾嘉年间曾于豫、楚、西粤、燕、赵、齐、鲁等地“辗转为幕”,“奔走四方”,见闻较广。《春明丛说》二十九则。其所闻所见,辄留意于笔端,总名之曰《梦厂杂著》,《春明丛说》即其中的一种。其杂记官衙内幕,市井百态,琐事轶闻居多。其笔法与《聊斋》相似,然“其叙事一本于现实……盖摒去《聊斋》、《阅微》、《新齐谐》、《今古奇观》之诞妄,以历史家之眼光加以组织而成”,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为清代野史笔记中的名篇。今据民国石印本整理。
心经
一卷。南宋真德秀撰。此书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均给予着录,但书名题《心经法语》,是一书而两名。其内容为集录“圣贤”论“心”的格言,而以诸家的议论为其作注,末附四言《赞》一首。大旨以“正心”为本,以“心”之精神为圣。作者继承了自孟子以来诸儒对“心”这一哲学范畴的唯心主义观点。如《易·坤》之“六二敬说”条中,他注以程伊川的议论,认为“主一之谓敬,直内乃是主一之义。至于不敢欺、不敢慢,尚不愧于屋漏,皆是敬之事也。但存此涵养,久则自然天理明。”又云“心敬则内自直”;《孟子》“仁义理智”条,他引朱子之说“仁义理智,皆天所与之”;《孟子》“仁说”条中,他引朱子之说“仁者,心之德也。”注释曰:“性乃仁也。”卷末所附《赞》其三百三十六言,指出“万世心学,此其渊源,人心何伊,生于形气”,“道心伊何,根于性命,曰义曰仁,曰中曰正”,“维此道心,万善之主,天之予我,此其大者”。实际《赞》是对全部注释的总结。端平元年(1234),颜若愚刊此书于泉州府学,并附跋一首。淳祐二年(1242),至彻禁中。端平二年(1235),真德秀卒,两月后,从臣洪咨夔在经筵,宋理宗出示《心经》并言已经读过,令洪咨夔为其书作序。可见此书为当时所重。明程敏政为此书作注,并怀疑书中有引《西山读书记》的内容,非为真德秀原文,后人又多所附益。此书为宋代理学家有关“心”论的专着,将历代儒家有关于“心”的论述解熔于一帙,并作进一步阐发,是研究程朱理学的重要资料。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题为《真文忠公心经》;各版本的《真西山全集》均收录此书。
五灯严统解惑篇
全一卷。明代费隐通容撰。桂王永历八年(165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九册。由于青原下之曹洞宗诸师作明宗正伪、摘欺说、辟谬说等,责难通容于所撰五灯严统中,将天皇道悟归于青原之法系、天王道悟归于南岳之法系之说为谬,鼓其改易,故通容作解惑篇以驳斥之。篇中亦附有通容对其他批评者或忠告者之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