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三余赘笔
二卷,分夜半日出、古字相反、饮食必祭、十友十二客、传书鸽、艾一壮、梓潼神、昼夜百刻、吴绫出火、论语辩惑、鹿角、道家南北二宗、淫沛、风马牛、蕈、辩鸟雌雄、戒指、老医少卜、钟馗历日表、急须仆憎、说虎轩、白乐天爱姬、雷公电母、彖象、须眉发、古玉器、二十三十字、角三弄二十八个子目。杂录见闻,亦间有辨论,但多摭拾旧文。如其引《唐六典》解世俗长功、短功之名,未免有些附会古义;谓郑本伯爵,《春秋》书爵非贬;段必敌人之名,故书曰克,决非其弟,殊为悖谬。但其它如论邓攸杀子不情,朱子不当载之于《小学》书中,颇有见地;又如陶九成著书、吕洞宾始末、赵缘督姓名、宋高宗作幽闲鼓吹数条,均可资考证。又如戒指条云: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间,谓之戒指。按诗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则世俗之名戒指者,自有来矣。此引诗注释世俗戒指之名,对了解名物、名称之由来有一定参考作用。此书有《格致丛书》本、《古今名贤汇语》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皇明百家小说》本、《五朝小说大观·皇明百家小说》本、《续知不足斋丛书》本以及 《丛书集成初编》 单行本等。
上清太玄九阳图
上清太玄九阳图,原题「姑射山神居洞太玄子撰」。太玄子即金朝道士侯善渊。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书中载内丹修炼图诀,共十九图。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内通阴魄,外炼阳魂」之图,图内各有人像,指示升降浮沉御气之术,神光相凝内照之法。第二部分以八卦配月象图,教人「神功运移,如环无端;八卦布列,小失于节用」。第三部分为《太玄九阳修真之图》,象征修炼者「纯阴尽削除,九阳神火聚」,尸解证真之状。篇末附《太玄十二时歌》,解释十二时辰修炼景象。
古文参同契集解
三卷。明蒋一彪撰。蒋一彪,自号复阳子,余姚人。《周易参同契》的各家注本,有的分章,有的不分章。但无论分章与否,都按上中下三篇而注解,并且都述其传承由来。明代杨慎,则另出一本,称南方掘地得石函中,有《古文参同契》上中下三篇,《叙》一篇,徐景休笺注本也是三篇,《后序》一篇,淳于叔通补遗《三相类》上下二篇,《后序》一篇,合为十一篇,自称得自朱子所未见。蒋一彪依杨慎本作此书,所以称“古文”。他割裂彭晓、陈显微、陈致虚、俞琰四家注文,缀于各段之下,所以称为“集解”。其书与世传本多有颠倒,将原文所载《赞序》指为徐景休《后序》,将原本《补塞遗脱》一章析出作为淳于叔通《后序》。清代学者对此书进行过认真的考证,认为各家注本都依彭晓注本序文所述,魏伯阳作《参同契》后,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从事隐名而注,垣帝时又授给淳于叔通,《参同契》才流传于世;历代研究《参同契》的学者都称徐从事而不称其名,而经千年以后,徐从事为景休之名而忽然显现,不合情理,文中篇章归属,又多附会朱熹等人注语及俞琰关于《参同契》为魏伯阳、徐从事、淳于叔通三人撰注之说,因此清代学者认为蒋一彪据杨慎所谓“古本”之说不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对此书辨之更详,余嘉锡引《真诰》之言,辨彭晓之误,否定徐从事作注之说,进而考证杨慎所谓古本,是明代道士杜一成据俞琰欲分四言五言各自为类之意而作,书未出便被人窃出付印,并托名为石函古本。据此知杨慎以后诸家所谓古本皆不足信,然而杜一诚因篡改古籍而失信及杨慎因轻信其古而误人之教训,实为后世学者的前车之鉴。现存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冬青馆古宫词
诗别集。三卷。清张鉴撰。张鉴(1768—1850)字春冶,号秋水,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嘉庆间副榜贡生,授武义教谕。阮元抚浙时聘至诂经精舍执教。著有《冬青馆集》等。此集所收宫词三百首,起自春秋时吴、越,终于明代,皆为七绝,写历代宫中事,清末桂荣为之注,引据颇丰。张氏宫词,亦多清词丽句。此组诗为张氏少作,初刻于咸丰间,后收入《功顺堂丛书》。民国间商务印书馆收入《丛书集成》,有排印本。又有民国元年(1912)刊本。
懋斋诗钞
诗别集。一卷。清爱新觉罗敦敏撰。此集为残卷,署名“燕野顽民”之藏主题云:“蕴辉阁藏。自乾隆二十九年(按:有误,应为乾隆二十三年)戊寅起至三十一年(按:有误,应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止,共二百四十首。其割裂不完之篇,想皆删而不留者。然草本惜只一卷,约不止此也。予有《四松堂集》,今又得此残本,故略为粘补成卷,因并识之。”可知今所见本乃是“燕野顽民”之“粘补本”,并非原本形状,故多颠倒错谬之处。作者在《东皋集》小序中云:“自山海归,谢客闭门,唯时时来往东皋间。……大约烟波渔艇之作居多,遂以‘东皋’名之。”故知此集作者自题为《东皋集》。估计此残本只是《懋斋诗钞》中的一个小集。集中保存了作者与曹雪芹过从唱和的一些诗篇,对了解曹雪芹生平、经历、思想、性格颇有参考价值,故为《红楼梦》研究者所重视。其诗在思想艺术上也有一定的价值。此集为抄本,文学古籍刊行社于1955年影印出版。
国朝献征录
一名《献征录》。明焦竑撰。一百二十卷。作者曾参与修纪传体本朝史,此书即依修国史时所搜集的资料,并在其后继续补续编辑而成。所载为明太祖洪武至明世宗嘉靖时期朝野的名人事迹,体例以宗室、戚畹、勋爵、内阁、六卿以下各官分类标目,庶人无官者,以孝子、义人、儒林、艺苑、隐佚、寺人、释道等目分别记载,共六十八门。本书搜集极广,保存了丰富的明人传记资料,可用来校正实录和《明史》之误。缺点是叙述芜杂,兼有前后牴牾之处,不皆可据。所引之书,凡所载神道碑、墓志铭均注明作者,而所载野史、杂文资料等多未注明出处;有注有不注,不免疏略。但仍是一部研究明史的重要史料书。此书清时列为禁书。有明万历刊本;1965年台湾学生书局出版,收入《中国史学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