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梵赞

作者:佚名
三身梵赞

一卷,宋法贤译。纯梵语,无华言。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延祐四明志

延祐四明志

二十卷。今残存十七卷。元马泽修,袁桷撰。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浙江鄞县人。少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等荐为翰林撰修,累迁至侍讲学士。袁桷博闻强记,熟悉掌故,精于史学,曾参修宋、辽金三史。又奉诏撰修无成宗、武宗、仁宗三朝大典。元马泽以太中大夫为庆元路总管,聘袁桷编纂此书。以境内有四明山,故取名四明志。四明,庆元路(治今浙江宁波)别称。桷庆元人,博览典籍,熟悉乡土掌故。以宋《宝庆四明志》为蓝本,分沿革、土风、职官、人物、山川、城邑、河渠、赋役、学校、祠祀、释道、集古等12考,不少的考核颇精审。延祐七年(1320)成书。

晚清新编陆军战法兵语字汇

晚清新编陆军战法兵语字汇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兵部-陆军部,全宗档案中史料,是光绪三十年北洋武备研究所为加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而编制的,可供研究清末军制参考。

金方镇年表

金方镇年表

军事史书。清吴廷燮撰。作者有感于前代金史多有散亡,遂将正史中之诸方镇(总管)析出,汇成此表。凡一卷。所记事始于金收国元年(1115年),止于天兴三年(1234年),此百多年间诸方镇之姓名、兵战、升擢、贬谪等事皆有所录。因史书缺漏甚多,故每镇皆有缺年,多者几达十年。可作为研究金代方镇用兵之参考。今有民国间景杜堂铅印本、《辽海丛书》本等。

兴复哈密国王记

兴复哈密国王记

亦称《兴复哈密记》。明马文升(1426—1510)撰。1卷。文升字负图。钧州(今河南禹县)回族。景泰(1450—1456)进士,累官兵部尚书。是书记述明太宗封元遗臣脱脱为哈密忠顺王,建立哈密卫,以其为“西陲屏蔽”,“凡夷使入贡者,悉令哈密译语以闻”的详细情况;成化,弘治年间,哈密势衰,土鲁番崛起,侵扰哈密;明廷派马文知等西征,土鲁番阿黑麻兵败求和,放还陕巴之经过。弘治十三年(1500)后撰成此书。作者亲自参加平番始末,所述内容详实,为研究明代前期西域尤其是哈密、土鲁番地区民族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有《金声玉振集》本、《历代小史》本、《纪录汇编》本及《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广四十家小说》本、《皇明逸史》本、《秘册丛说本》、《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说部丛书续编》本等。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10卷。唐吴兢撰。约成书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另说成于开元末天宝初或开元八年。吴兢(670~749),汴州浚义(今河南开封市)人。本书是一部政书,汇集了唐初的政治言论,实际上是对唐太宗君臣治国经验的全面总结。在当时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全书10卷40篇,258章,共8万字左右。具体篇目分别为君道第一,政体第二,任贤第三,求谏第四,练谏第五,君臣监戒第六,择官第七,封建第八,太子诸王定第九,尊敬师傅第十,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规谏太子第十二,仁义第十三,忠义第十四,孝友第十五,公平第十六,诚信第十七,俭约第十八,谦让第十九,仁侧第二十,慎所好第二十一,慎言语第二十二,杜谗雅第二十三,悔过第二十四,奢徒第二十五,贪鄙第二十六,崇儒第二十七,文史第二十八,礼乐第二十九,务农第三十,刑法第三十一,赦令第三十二,贡赋第三十三,辩兴亡第三十四,征伐第三十五,安边第三十六,行幸第三十七,田猎第三十八,灾祥第三十九,慎终第四十。全书篇幅不大,内容却非常丰富,大凡唐太宗当政以后,大臣们论及治国安邦的各种措施,几乎全予辑录。对唐初立国方针、君道政体、刑罚贡赋、官品选任、君臣作风、君民关系、道德规范、学本文化、征伐安边等等,皆有详细的阐述。在总结“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时,对唐太宗的政绩及其晚年的衰退腐化,均直书不讳,尤为难能可贵。

佛光国师语录

佛光国师语录

凡十卷。全称敕谥佛光圆满常照国师三会语录。又作佛光圆满常照国师语录、圆满常照国师语录、佛光和尚语录、佛光禅师语录。宋代临济宗僧无学祖元(1226~1286)撰,一真、一愚等编。日本享保十一年(1726)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祖元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赴日宏法,故其语录包括大宋台州真如寺语、日本建长寺及兴圣寺语、普说、小佛事、请益问答心要、偈颂、拾遗杂录、年表杂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