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心论
作者:佚名
梵名Abhidharmahr!daya -s/a^stra 。凡四卷。略称心论。印度法胜造,东晋僧伽提婆及慧远合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以发智论、六足论为基础的说一切有部,因大毗婆沙论之编集而确立了说一切有部之立场。由于大毗婆沙论太博大,法胜遂于西元二五○年将该书浓缩为二五○偈,为说一切有部重要论书之一。对小乘佛教基本概念如有漏、无漏、色法、十八界、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进行论释。计分为十品,即:界品、行品、业品、使品、贤圣品、智品、定品、契经品、杂品、论品。于印度,此论之研习曾盛行一时,其释论亦有数部。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僧伽提婆译为中文,十六年慧远整理成四卷。异译本有北齐那连提耶舍与法智共译之阿毗昙心论经六卷、刘宋僧伽跋摩等译之杂阿毗昙心论十一卷,皆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
猜你喜欢的书
大仲马美食词典
被誉为“文坛火枪手”的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深受中国读者喜爱,其作品《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自从被翻译成中文以来,长销不衰。这本《大仲马美食词典》正是大仲马的临终之作。本书是一席由一个个词条烹制而成的文学大餐,法国的一切美食以及与美食相关的东西都囊括在内。与传统词典古板的写作方式不同,大仲马在制作词条时加入了很多文学因子,凡与美食相关的名人逸事、神话传说、笑话、史料均在收录之列,趣味盎然,让人不忍释卷,被普遍评价为“好看,好用”,成为法国文学和法式美食的传世之作。即便没读过我所有的作品,至少也应该留存这本。我爱上烹饪,一如我爱上诗歌,是天赋使然。其中一样——我指的是对诗歌的爱好——注定会让我破产,而另一样能给我带来财富,我至今仍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发财呢。我很开心地看到,我在烹饪艺术上如此之快就出名了,甚至盖过了我在文学方面的名气。感谢上帝!我能在一个新的领域有所成就,我遗赠给子女的不仅仅是书——那些书他们可以受用15到20年——还有锅瓢碗盏,这才是他们受用不尽的,而且还可以遗赠给他们的后代。我迟早会为了掌勺而封笔,这是在为我一座新的丰碑奠基,所以我一点也不觉得遗憾。谁敢说一个全新的大仲马不会英名长存、赛过贺拉斯……——大仲马中国五千年文明中,作家和诗人都是美食家,他们发展了大量的严肃美食文学。而在西方,一位文学大师在美食方面的作品一般不会被认为是严肃的贡献,唯一的例外就是大仲马的这部美食词典。事实上,这本书是一个世界上最著名的作家写下的关于美食、旅行和生活的札记,它致力于向读者诸君提供一种充满情感的生活态度和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是现代社会人类必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结,提供了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化自卑为动力、不断超越自己、追求优越、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理解性,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是人们了解心理学的经典读物。
慎柔五书
内科著作。明胡慎柔撰。五卷。慎柔法名住想,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幼年家贫,寄育僧舍,性喜读书,博通经史。从学于查了吾,后师周慎斋,尽得其传。归里行医,疗效显著。死前将临证手札及著述授予石震,由石震订正撰成此书。约四十五万字。卷一,为查了吾之训教;卷二,为医劳病例,多为胡氏治虚劳证经验,卷三,为虚劳证治;卷四,为痨瘵病证治,包括脉法、临床各类痨证病因、病机与治法;卷五,为医案。胡氏有感于历代医家对虚劳认识笼统,不知证有不同,治有相反,故将虚劳分为虚损与痨瘵两种。认为损病自上而下,痨病自下而上;以痨法治损,多转泄泻;以损法治痨,必致喘促。此均为胡氏创见。有顺治初毗陵石震刊本,康熙间刻本。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元明间杂剧剧本。简名《九宫八卦阵》。不著撰者姓名。末本。剧演辽国命完颜受领上将李金吾、戴真庆侵宋。梁山泊好汉一百零八人受招安后奉命御敌。封宋江为征北总兵,杨志为先锋。李逵不服。杨志遂将先锋印让给李逵。宋军兵驻蓟州,军师公孙胜领宋江、李逵等人参拜其师罗真人。罗授宋江等人九宫八卦阵以破辽兵。宋江向罗真人请教未来之事,罗亦以诗偈予之。宋江调兵遣将,偏不用李逵,李逵力争,方得阵中重要方位。宋军用此战阵,大获全胜。完颜受被秦明打死,李金吾、戴真庆被李逵、杨志生擒。最后以梁山诸人封官庆赏作结。此剧正末为李逵,演其鲁莽、刚强、好胜,颇为生动。《水浒传》第77回以及征辽第83至89回,即以此剧为蓝本。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御览经史讲义
三十一卷。清爱新觉罗·弘历敕编。乾隆二年(1737),弘历特诏翰林詹事六科十三道诸臣轮奏讲义。或标举经文,下列先儒义疏,阐明其理蕴;或节取史事,下列先儒评语,辨析其得失。大略如宋人讲义之例。在轮秦讲义过程中,弘历认为敷陈中理者,加以嘉勉;认为持论未当者,则召对指示,命复缮写以进。故讲义虽出众手,但也代表弘历的观点,弘历有折中群言之功。该书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等。
阴持入经
凡二卷。东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旨在阐明五阴(色、受、想、行、识)及十二入(眼、耳、鼻、舌、身、心,及色、声、香、味、更、法等,内外各六)之法相,并细说三十七品经法(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者八种道行)。更进而阐论由道谛通达解脱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