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荒凉山庄
在狄更斯浩繁丰厚的传世文字中,《荒凉山庄》可谓其晚期最高成就之一。以贾迪斯家族后代争夺遗产案件为情节主线,同时穿插了戴德洛克夫人及其私生女埃丝特的经历遭遇。贾迪斯家族遗产的官司已经打了好几代,仍然悬而未决。无依无靠的表兄妹理查德·卡斯顿和婀达·克莱尔作为这个案件涉及人,被他们的监护人约翰·贾迪斯接到他的“荒凉山庄”来住,陪伴着这两个年轻人的还有埃丝特。理查德与婀达相爱,遭到约翰反对,忿然离开山庄,并且秘密结了婚。而理查德指望继承大笔遗产,无意独立谋生。这桩案件拖了几十年,终由于发现一份遗嘱而得到解决。然而积年的诉讼费早已把遗产耗费净尽,所以理查德虽然成了遗产继承人,却分文未曾到手。在这个打击下,他一病不起,终于死去。约翰·贾迪斯发现埃丝特和年轻医生阿伦·伍德科特相爱,就成全了他们。他赠送给新婚夫妇一所房子,也取名“荒凉山庄”;同时他把新寡的婀达接来和自己同住。
皇明恩命世录
皇明恩命世录,编者不详。从内容看,当为明朝正一道道士编辑。九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辑录明朝九位皇帝御制的赞文、诰敕及圣旨,皆与道教有关。九位皇帝即明太祖、成祖、宣宗、英宗、景帝、宪宗、孝宗、武宗、世宗。从本书中可见明代皇室对正一道之赏赐、册封、免除徭役、资助建醮祭祀等情况,可谓恩宠备加。此书对研究明代正一道有重要史料价值。
奇门法窍
奇门遁甲是一种极为严密,能够重复的多维、立体、运动数理模型,时间、空间、数理为其三大要素,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和渗透,密不可分。一般说来,奇门遁甲有飞盘和转盘两种不同的排局方法,分属两个不同的流派。近年来,许多奇门典籍陆续出版,但大都是转盘奇门,关于飞盘奇门的典籍,少之又少。较之转盘奇门,用飞盘奇门排局,用神更复杂,断事更详尽。《奇门法窍》一书乃清同治年间锡孟樨编撰。锡孟樨父子两代对奇门之术颇有造诣,通过四十余载的研究,编纂成此书。《奇门法窍》一书所用的奇门局是飞盘排法,但却与其它的飞盘排法有所不同,不仅起局时八门不排人中宫,对于超神接气、置闰、选择、克应、占验类神、时方等,都有精妙而特别的论述。百余年来,此书仅有抄本流传,学者难得一见。
丽人行
二十一场话剧。田汉著。1947年3月9日抗敌演剧九队在江苏无锡首演。修改本初刊于《剧本》月刊1957年5月号,1959年7月中国戏剧出版社社版。剧本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上海为背景,写了三个女性的不同遭遇。刘金妹是纯朴善良的纱厂女工,不幸遭日寇强奸,丈夫又被打瞎了眼睛,她借高利贷摆地摊又遭没收。为了生活,无奈以出卖肉体来维持一家的生活,她曾二次企图自杀,幸得中国共产党人的关怀和帮助,重新走上新的生活道路。梁若英是个曾倾向革命,但又贪图安乐的知识妇女,摇摆于革命和堕落之间,最后在残酷的现实教育下,又重新回到革命的怀抱。李新群是为革命艰辛工作,英勇奋战,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的坚强战士。她们有各自不同的命运和遭遇,但共同遭受的民族苦难,使她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在当时还没有一个剧本对帝国主义、汉奸和反动派的揭露、控诉有这么强烈,也没有一个剧本对党的领导表现得这样鲜明” (朱琳等:《愿将忧国泪,来洒丽人行》)。当时正是北平发生美军强奸沈崇案件和上海发生驱逐、逮捕和杀害摊贩事件之后, 《丽人行》的演出,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继无锡首演后,又在上海、北平、天津、长沙和武汉等地上演,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剧本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探索借鉴我国民族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和发扬街头剧的形式,采用多场次,突破舞台空间和时间的局限,简练明快,引人入胜,受到戏剧界和各阶层人民的好评。
孟子
文集。战国孟轲及其弟子撰。十四卷。轲字子舆,战国邹邑(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后人子思门人。历游诸国,曾任齐宣王客卿。晚年退居讲学,与弟子著书。《孟子》所录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思想学说、个性修养。基本思想是继孔子,排杨、墨,主张力行仁政,恢复井田,省刑薄赋,停止攻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严君子小人之分、劳心劳力之别。从人性善出发,重视主观精神作用。多以对话形式论辩明理,由《论语》的语录体发展为长篇巨制。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常以排比句法增强逻辑推理色彩,雄辩有力。惯用比喻,形象鲜明。善设机关,引人人彀,步步紧逼,波澜壮阔。赵注释句,保存汉人旧说。疏解释赵注。朱熹以为疏为邵武士人作,《四库全书总目》亦疑非出孙爽之手,有《十三经注疏》本。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义》均可参考。
舍利弗问经
梵名S/a^riputra -paripr!ccha^ 。全一卷。译于东晋,译者佚名。又作菩萨问喻。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属小乘律部。乃佛在王舍城音乐树下,答舍利弗之所问。计有戒律传持之次第、戒律诸部之分派、开遮衣钵食酒杀生等事、说偏袒两肩之作法、八部鬼神闻法之因缘、灭后像法之佛教、分若多罗之受戒施物、净食不净食、如来宗亲出家之因缘、父母及师恩等。本经为大众部所传,有关小乘诸部之分裂系依据文殊问经、异部宗轮论所说而立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