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药性赋
本草类著作。清福寿堂主人辑。一卷。作者生平不详。其内容为药性寒类赋(从黄连至白头翁),药性温散赋(从羌活至酒),平散亦附于内,药性温补赋(从黄芪至何首乌),平补、凉补亦载于内。按药性寒、热、温、平归类,编成歌诀,药性简明,切于实用。有光绪三十四年排印本。
鱼的喜剧
本专辑讲述了十四篇现代社会男男女女的故事,与香港情人串通想要骗取台北已婚男士钱财的歌星、为救孩子雪天买药最终被捕判死刑的土匪、对一件昂贵的英国货女式外套各有心思的年轻夫妇……十四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十四段跌宕动人的现代传奇,人际、情感、阴谋、传奇,每一篇故事背后都有作者对时代的特别思考。高阳以深具古典韵味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饱含人情冷暖、社会风貌的大时代浮世绘。
笺注陶渊明集
陶诗文注本。十卷。李公焕撰。公焕,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吴焯跋称:“此编汇集宋朝群公评注,淳祐中又刻于省署,当时所称玉堂本者。”据此则公焕为宋人,而何孟春跋以为元人。二说皆未言所据,不知孰是。此本前四卷诗,次第与汤注本略同。卷五记、辞、传,卷六赋,卷七《五孝传》、《画赞》,卷八疏、祭文,卷九《集圣贤群辅录》上,卷一○《集圣贤群辅录》下。卷首辑录宋代诸家评陶,为“总论”,次以昭明太子《陶渊明集序》。卷末附颜延之《陶徵士诔》、昭明太子《陶渊明传》。汇辑旧注作双行小字,随文出注,所辑评语则附各篇之后,开后世集注、集评之风。卷首“总论”又开后世辑录陶渊明诗话之风。由于此本保存了大量旧注旧评,故自汤注本失传后,历来颇受重视,流传最广,影响极大。但李氏对陶渊明实未深研,又颇好杂引宋人地志、杂说,故其谬误颇多。伪作《五孝传》、《集圣贤群辅录》、《四时》、《归园田居》之六、《问来使》等悉予保留,后二首诗后尚附录韩子苍、汤汉、《西清诗话》辨伪之语,其馀则全无甄别之言。《停云》诗“竞用新好,以招余情”下注云:“谓相招以事新朝也”,此实汤注穿凿之语;《与殷晋安别》注谓殷晋安即殷景仁,乃承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之误;《赠长沙公》诗注谓大司马指汉高帝时陶舍,殊乖史实;《酬丁柴桑》诗题下不注丁柴桑其人,乃云“柴桑,(浔)阳故里”,实属无谓。 《移居》诗注“南里”即栗里,《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注又将南里、南村离为二事,又谓移居在遇火后二年,羌无故实。《还旧居》诗注引《南康志》,谓南康近城五里之上京有渊明故居;《游斜川》诗注引骆庭芝说,谓曾城即落星寺,穿凿比附,如此者甚多。何孟春《陶靖节集·后记》讥评李公焕此本“不见其能为述作家”,不为无因。郭绍虞《陶集考辨》称此书有数本,其所经见者有吴焯绣谷亭旧藏本、吴县潘景郑所藏《天禄琳琅书目》所载本、贵池刘氏玉海堂影印本、《四部丛刊》本(与潘氏所藏同出一本)。按今北京图书馆藏元刻本二种。又上海涵芬楼《四部丛刊》本称据藏元翻宋本翻刻,卷首与附录又颇与陶澍所见本不同。
朝鲜王朝实录[鲁山君日记]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鲁山君日记],鲁山君、燕山君、光海君王位被废黜,因此不称实录,称“日记”。李弘暐(1441年—1457年),即朝鲜端宗(조선 단종),朝鲜王朝第6任君主(1452年—1455年在位),朝鲜文宗李珦之子,生母显德王后权氏,出生后不久,生母显德王后去世。他于1448年被立为王世孙,1450年被立为王世子,1452年即位。李弘暐的叔父首阳大君李瑈在1453年发动癸酉靖难。1455年李弘暐被迫禅位于李瑈,他虽被尊为太上王,然而处境无异于软禁。1456年,成三问、朴彭年等六位大臣密谋使李弘暐复位,事败,处以极刑,是为死六臣事件。翌年,又有锦城大君图谋举兵推翻李瑈,亦失败,李弘暐也被废黜太上王之位,贬为鲁山君,流放江原道,不久后遇害。朝鲜肃宗年间复位,追上庙号“端宗”,谥号“恭懿温文纯定安庄景顺敦孝大王”。葬于江原道宁越郡的庄陵。
六妙法门
亦称《修禅六妙门》、《六妙门禅法》,简称《六妙门》。佛教著述。隋智顗撰。一卷。约成书于南朝陈光大元年至太建七年(567—575)间。是系统论述天台宗教义“六妙法门”的著作。智顗将“止观”分为渐次止观、不定止观、圆顿止观三种,而“六妙法门”属不定止观,指数息、堕息、止心、修观、还、净等六法,亦称“六妙门”。全书分别叙述六妙门大意,分十门:(1)离别对诸禅六妙门;(2)次第相生六妙门;(3)随便宜六妙门;(4)随对治六妙门;(5)相摄六妙门;(6)通别六妙门;(7)施转六妙门;(8)观心六妙门;(9)圆观六妙门;(10)证相六妙门。见载于《金藏》、《频伽藏》及日本《大正藏》。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二卷,唐不空译。略称大随求陀罗尼经、随求陀罗尼经、大随求经、随求经等。佛在大金刚须弥峰楼阁,集一切大众,放顶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刹说大神咒,名普遍光明。(中略)大随求陀罗尼。并说种种灵验之事。更有宝思惟译之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同本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