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童子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在1875年5月为反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机会主义派别,而写的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哥达会议上提出的党的纲领草案的批评意见。马克思在文中严厉批判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 的谬论,指出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必须先作出各项社会扣除,然后才能在劳动者之间依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分配消费资料。只有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 马克思在这部光辉著作里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分为高级和低级两个阶段,并对未来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述。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白孔六帖
又称《唐宋白孔六帖》、《白氏六帖》或简称《六帖》。类书。唐白居易编,宋孔传续编。一百卷。一千三百九十九子目。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已著录。孔传初名若古,字世文,孔子四十七代孙,兖州仙源(今山东曲阜东北)人。居官累迁古朝议大夫、知州等,封仙源县开国男。著有《东家杂记》、《孔子编年》、《杉溪集》等。相传白居易置瓶“数千”,命诸生采摘唐前经籍中典故词语、诗文佳句,投入瓶中,后分门别类汇辑成书。三十卷,原名《经史类要》、《事类集要》。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古灵宝经」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无上秘要》已引此经。据考本书原为《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中一篇,后单出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经文宣称凡修学而未得道者,皆因本人身负宿对,罪根不释所致,当于三元之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修行谢罪之法。其法先请太上老君召出身中诸神,依次向无极天尊及诸方神灵上章陈词,首过谢罪,乞求原宥,据称修行此道可列名诸天,使众真欢喜,万神开宥宿对,披散罪根,「克得神仙」。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又名《思微定志经》。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原经一卷。《灵宝中盟经目》著录,并有敦煌遗经本,该经为六朝灵宝经。灵宝天尊授思微定志要诀、两半图局及修行十戒,劝人识空忘身。并有故事二则。
春秋通说
十三卷。黄仲炎(生平不详)撰。黄仲炎字若晦,永嘉(今属浙江)人,宋代经学家。穷经笃古,老而不第。黄氏不是朱熹门人,但其说却以朱熹为宗。黄氏认为:“《春秋》者,圣人教诫天下之书,非褒贬之书也。何谓教?所书之法是也;何谓戒,所书之事是也。”他批评三传以《春秋》有褒贬之说,认为那些以《春秋》书人书名或去氏或去族为贬恶,书爵书字或称族或称氏为褒善,以日月地名之或书或不书皆寓意褒贬之人“质诸此而彼碍,证诸前而后违,或事同而名爵异书,或罪大而族氏不削,于是褒贬之例穷矣。例穷而无以通之,则曲为之解焉,专门师授,袭陋仍讹。”又指出汉以来治经者大都“争辩于褒贬之异,究诘于类例之疑”,结果反使“《春秋》大义隐矣。”此论正切中汉唐以来治《春秋》者之通病。又论三传之源,认为《左传》作者的楚左氏倚相之后裔,而《公羊》、《穀梁》则出处不明,因而三传皆不是“亲受经于圣人者”,故“于说经首失其义”。三传之中,只有《左传》“尚可考”。可见黄氏尊经而轻传,尊《左》而轻《公》、《穀》,此与黄氏重史实有关。此书成于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现存有宋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八识规矩颂解
八识规矩颂解,一卷,附唯识略解,明真可述,出紫栢全集卷十二,古本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