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恩难报经

作者:佚名
父母恩难报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孝子经大同小异。

猜你喜欢的书

印度之行

印度之行

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福斯特的代表作。二十世纪初,英国人穆尔夫人和阿德拉小姐前往印度,一个看望在那里任殖民官的儿子,另一个则是看望这位未婚夫。印度穆斯林医生阿齐兹出于热情和友谊,组织了不少人陪同两位客人前往当地名胜马拉巴山洞游览。在幽暗的山洞里,阿德拉小姐感觉似乎有人侮辱了她,于是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爱·摩·福斯特最著名的小说《印度之行》,是他在二十世纪初两次印度之旅后写成的。小说复杂而神秘,一直是当代评论家分析和争论的焦点。小说丰富而深刻的人物性格和独具一格的散文风格使之成为二十世纪最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小说之一。此外,该书呈现了福斯特的实验写作技巧,巧妙地展现了大英帝国企图控制的外域文化,即印度文化。小说结构看似简单,然而福斯特反复使用的主题和意象都非常深刻。

苦行记

苦行记

《苦行记》是马克·吐温的半自传性游记。《苦行记》于1871年春天动笔,1872年2月完成。该作品黑色幽默背后所隐含的是对社会欺骗实质的揭露,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美国社会的那种尔虞我诈以及互相倾轧等丑陋现象。马克·吐温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文体,揭示了幽默背后的虚假和荒诞。

青囊全集秘旨

青囊全集秘旨

外伤科著作。清黄廷爵撰。二卷。廷爵字虎臣,今湖南长沙人。因世间所传外、伤科方术者虽多,但指明穴络,确定方位者甚少,乃将家藏秘方汇为一册,成书于光绪十二年 (1886)。全书约二万四千字。内载针刀灸法,以按穴络而分部位。卷上,首为药性赋。以辨药之性味,明主治; 次为各种图说及以伤科为主之方百十余首。卷下,论述疔证为主。首为总论,述疔证的治疗原则及禁忌; 次则分述各种疔证的治法及手指各分属脏腑; 继则膏、丹、丸、散汤头歌,歌下列药味及加减。全书对外、伤科病症论述颇详,从辨症到治疗较为全面,既有图像,又有歌诀,对病因病机也有阐述。其论简赅精确。如扑跌之人,不可专攻瘀血,要求其源,固其本,兼调瘀血; 疔证治疗一要早,二要辨阴阳,三要分上下,在上宜针,在下宜灸。可为外、伤科临症参考。有光绪十二年刊本。

春秋集解

春秋集解

三十卷。吕本中(1084-1145)撰。吕本中字居仁,原名吕大中,宋代着名诗人、理学家。吕本中北宋末官至祠部员外郎,南宋初赐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学者称之“东莱先生”。吕本中以诗擅名,其诗颇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诗家多称之“吕紫微”、“东莱”之号稍隐。吕氏着述颇多,除此书外,还有《童蒙训》、《师友渊源录》、《东莱诗集》、《紫微诗话》、《江西诗派宗社图》等书。此书乃自三传而下,集诸儒解经之说而为之。其所集诸儒,主要是陆淳、刘知几、孙复、孙觉、刘敞、苏辙、程颐、襄陵许氏、胡瑗数家。此书虽全无吕氏议论,但采择较精。朱熹曾说:“吕居仁《春秋》亦甚明白,正如某《诗传》相似。此书旧刻题曰吕祖谦撰,误,《四库提要辨之甚详。然吕本中传林之奇,而林之奇则吕祖谦之师,二人亦有渊源。现存有康熙《通志常经解》本,乾隆本。

论语学案

论语学案

明哲学家刘宗周阐发其理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凡十卷。此书为刘宗周讲义之纪录,用语体白话直抒胸臆,故“其论不无纯驳”(《四库全书总目》)。此书主要内容有四:一是以慎独为讲学之宗。《为政以德》章中说:“君子学以慎独,直从声嗅外定根基。一切言动、事为、庆赏、刑成无不日见于天下,而问其所从出之地凝然不动些子,只有一个渊然之象,为天下立皇极而已。”《朝闻道》章中又说:“闻道者,尽性焉已矣”,“然其要只是一念慎独。此一念圆满,决之一朝不为易,须之千古万世不为难,学者省之。”二是重义利之辨。《可以托六尺之孤》章中说:“古人济大事,全靠脚根定,只不从身家名位上起念便是,凡可夺处皆是此等作崇也”,“故君子非有才之难,而诚之难。”《士见危致命》章中又说:“学问只有生死一关为究竟地,寻常只有义利一关最难破解。”三是反对悟“空”。宗周笃信阳明之学,但对王学未流堕入禅学则深加鍼砭,主张“孝”、“悌”即为人性之“良知”、“良能”。他在《其为人也孝弟》章中说:“孝弟是后天最初一脉,为万化之所从出,故学以务本者本此。然孝弟之有本,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者是也,是为良知,是为良能。于此而反求其本,其为天命之性乎!”四是提出性即义理,而非气质。在《性相近》章中他指出:“愚谓气质还他是气质,如何扯着性!性是就气质中指点义理者,非气质即为性也。”有《四库全书》本。

法华经玄赞决择记

法华经玄赞决择记

法华经玄赞决择记,八卷,唐崇俊撰,法清集疏,藏诸序,信遍题记,存卷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