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注

作者:佚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注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佛经名。一卷。“心”喻为核心、纲要、精华。该经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有七种汉译本,其中以译者不详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现题“后秦鸠摩罗什译”)和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有名。此经说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自性本空的道理,而证悟无所得的境界。该思想被认为是全部般若学说的核心, 故称《心经》。仅二百余字,便于持诵, 在佛教中极其流行。

猜你喜欢的书

书史会要

书史会要

九卷。附补遗一卷。明陶宗仪撰。此书载历代能书之人,上起三皇,下至元代。各卷所记如下:卷一,三皇至秦。卷二,汉与三国。卷三,晋。卷四,宋、齐、梁、陈、北齐、隋。卷五,唐与五代。卷六,宋。卷七,元。卷八,辽、金、外域。卷九,书法 (书法理论)。总之,此书几乎将三皇时期至元代的各朝代能书之人包揽无余,总计四百五十人,堪称我国古代的一部书人大全。其记人体例是先记该人主要生平及其性情特点,然后记其书法风格,擅写书体等等。所记或详或略,多则洋洋数百言,少则只言片语,也有只录其姓名而不知其事者。此书记能书人及书体等多有精当的考证。如“仓颉”条中论蝌蚪文:“书文象虾蟆子形,故曰科斗。今人不识,乃巧画形状,失本意矣。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此书不仅有汉字书史,又于卷八设“外域”部分,记天竺、日本及我国少数民族如西夏、大理、回回等书史,特别是还列举不少天竺古字母的写法。此书后又有陶氏补遗一卷,摭采至为繁富。其体例仍从三皇始,补历代遗漏书人。此书版本有明朱统鉷重刊《书史会要》合刻本,此本将其父朱谋垔撰《书史会要续编》(参见该条)续陶氏之书,并题为卷十,移其次于陶氏补遗之前。其它版本有元刊巾箱本、明洪武九年(1376)刊本、明崇祯八年刊无续本、明抄本、八千卷楼有抄本、清抄本、《百川学海》本,无卷数。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本、上海书店1984年据明洪武本影印本。

避暑漫钞

避暑漫钞

笔记。题宋陆游编。一卷。书中所录包括唐、五代及两宋人笔记中若干条目,每条之下,均注明所抄书目。内容则以轶闻逸事为主,亦有涉及文学与文人者(如李煜亡国前后之事,唐代宫廷之俳优戏等)。因所抄之书有今不见传本者,故具有一定价值。此书《宋史·艺文志》未著录,书前无序、后无跋。有《古今说海》、《历代小史》、《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经历

经历

长篇自传。邹韬奋著。1937年4月生活书店出版。后来,重庆生活书店和上海韬奋出版社曾多次再版。解放后,收入《韬奋文集》第3卷里。《经历》分为两部分,有59个小题; 第一部分是《二十年来的经历》内有51题;第二部分是《在香港的经历》,内有8题。书前有《开头的话》,书后有“附录”《我的母亲》。在这部自传中,作者记写了自己学校苦读、服务报界、参加救国运动以及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等事的经历。作者是位著名的记者,他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讲述自己20多年的经历,叙事生动亲切,描绘真切具体,而抒情、议论也恰当,针砭时弊,带有政论的特色。韬奋这部自传,在30年代曾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1944年,邹韬奋动手撰写另一部自传《患难余生记》,仅成6万多字,是他没有完成的最后遗著,于1946年5月由上海韬奋出版社出版,仅三章,第三章还没有写完。此书当时有多种版本流传,可见读者对韬奋的敬重和对他去世的哀挽。此书从内容上看,正是《经历》的续集,《流亡》、《离渝前的政治形势》、《进步文化的遭难》是三章的标题。可惜没有写完,作者就与世长辞了。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

亦称《沙门法琳别传》、《沙门法琳传》、《法琳别传》等。佛教传记。唐彦悰撰。三卷。是一部记述唐代僧人法琳生平事迹的传记著作。以纪年为纲,除记载法琳行状及重要言论和著作外,还汇集了不少反映唐初佛道斗争的历史资料。是在《续高僧传》的基础上,增补《集古今佛道论衡》、《广弘明集》等资料编纂而成,总计二万六千余字。本书约成于唐高宗乾封年间(666—668),因法琳被唐太宗判处流放,书成后即遭查禁,故《开元录》未录,历代大藏经也缺载。今见载于《高丽藏》、《频伽藏》和日本《大正藏》。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

南谟啰哆那怛啰夜耶 南谟阿唎耶 阿弭哆婆耶 怛他孽多耶 南谟阿唎耶 跋嚧吉帝 失筏啰耶 菩地萨埵耶 摩诃萨埵耶 摩诃迦嚧尼迦耶 怛跌他 唵阿慕伽 钵啰底喝多[合*牛][合*牛][口*半]吒 娑婆诃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大乘佛教经典。全经共分3品,第1德行品赞颂诸菩萨的功德,讲述此经的说法因缘;第2说法品,讲述修行“无量义”法门的方法,认为修行此法门可使菩萨速成无上菩提(觉悟);第3十功德品,颂赞此经的功德。内容讲众生“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故,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此一法者,即无相也”。称世界万有“性相空寂”,认识于此,可速摆脱*轮回,达到解脱。与《妙法莲华经》、《观普贤经》合称“法华三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