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入道次第

作者:智周
大乘入道次第

亦称《大乘入道次第章》、《大乘入道章》,简称《入道次第》、《入道章》等。佛教著述。唐智周撰。一卷。敦煌遗书藏本。以法相宗理论为基础,论述了修佛果证菩提所必须经历的各个阶段,及各一阶段的修行方法、所对治的问题(障)等等。本书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敦煌遗书中还存有《大乘入道次第开决》,系对《大乘入道次第》的疏释。

猜你喜欢的书

水经注释

水经注释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赵一清撰。《水经注释》四十卷、附录三卷,五十三万余字。 《水经注笺刊误》十二卷,十七万余字。一清字诚夫,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国子监生。赵氏尊其师全祖望之说,以郦道元《水经注》因久传写不仅造成舛误多,且使经注混淆,又有佚卷,故纂是书以正之。成书约在乾隆十九年(1754)。以文义离析原《水经》与道元《注》之文字,用大字与细字分别书写。作者考证、校定、注释文则以双行书写,语不相杂,而文义联贯,统属分明。编者据《唐六典》注称桑钦所引水一百三十七,而今流传本仅一百一十六水;又考宋《崇文总目》载: 《水经注》三十五卷,说明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乃为后人将篇帙离析, 以合原卷数,所少二十一水当在已佚卷内。故在全祖望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原著,博采他书,一一考其所佚二十一水之名。所据有关史志文献颇富,汲取前人成果亦广,考证、补订颇为精赅,更有独创之处。此二编,向为世人所重。明清时研究《水经注》者众多,而以一清与戴震最为有名。是研究《水经注》和地理、方志的重要参考文献。有乾隆十九年(1754)赵氏刊本, 《四库全书》本。

辩诬笔录

辩诬笔录

在绍兴八年(1138)罢相之后,赵鼎多次受到奸佞小人的迫害,致使他屡遭迁谪。在其被贬期间,即绍兴十年(1140),朝中大臣诬陷他有“亲奉玉音之语”“纠结保甲以拒勤王之师”“收受贿赂”“挪用公款”“勾结叛将”“汲引亲党”等罪名,髙宗听信后便贬赵鼎潮州安罝。而赵鼎深感冤杆,在《辩诬笔录》中详细论列車情的经过,一件件驳斥,以彰自身清白。“据《四库全书未收书目提要》云:‘足编前有自序,称学术迂僻,与众背驰,所上前后数千章,期间岂无传播失实.风闻文饰之误,不得不辨。其他他细故,无足深较云云。’

内经辨言

内经辨言

医经类著作。公元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成书。清俞樾(1821—1907)撰。一卷。《内经辨言》为校勘《内经》之专书。俞氏共摘取48条《内经》中有疑问的经文,运用文字考证、训诂学,音韵学等方法来校正其中的纰漏。《内经》多年传抄,其中遗误、错、讹、脱、衍随处可见。许多地方有以讹传讹的倾向。俞氏摘取疑点,精心考证,其引证资料多取自宋本《内经》、晋代皇甫谧的《甲乙经》、齐梁时代全元起的《素问训解》和唐代王冰注的《素问》等。运用这些权威性的古本典籍,判断经文正误、注家得失、文字讹误、语句脱衍等疑点难点,并且旁引经、史、子、集等诸子百家之说,作为勘误的论点,比较翔实精当。经俞氏勘正后,使部分经文义理昭然。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之“高粱之变,足生大丁”。俞氏按:“‘足’疑‘是’字之误。”俞氏认为,所有这些都是字形相近产生的讹误,勘正后,言通理顺。又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根据后文“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前文的两个“其所生”,其义则不同,前一个“其所生”是指子脏而言,而后一个“其所生”则指母脏。同一语言环境中的同一词,而含义不同,似不合文法规律。俞氏按:“两言‘其所生’,则无别矣,疑下句衍‘其’字也。‘其所生’者,其子也。所生者,其母也。”俞氏的勘正,甚为高明。俞氏不愧经学大家,其《内经辨言》一书,揭开了不少千古疑团,为深入研究《内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谷城山馆诗集

谷城山馆诗集

二十卷。明于慎行 (1545—1607)撰。于慎行,字可远,更字无垢,东阿(今属山东省)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谥文定。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著有《谷城山馆诗集》、《谷城山馆文集》,及《读史漫录》等。其诗典雅和平,自饶清韵,既有反对模拟的长处,也有缺乏个人突出特色的不足。其文也与其诗一样,较为质朴。但总的来说其诗文创作远不如矫枉过直的公安、竟陵派富有生机。此集共二十卷于万历三十二年 (1604年)由于慎行自刻。后收入周时泰于万历三十五年至万历三十六年 (1607—1608年)所刻的。《谷城山馆诗文集》共六十二卷。慎行反对模拟,称 “近世一二名家,乃逐句形模,以追遗响,则唐人所吐弃矣。”其诗典雅和平,自饶清韵,诸体之中,以歌行较有特色。此集乃万历周时秦刻本。

嘉定屠城纪略

嘉定屠城纪略

一卷。明朱子素撰。《嘉定屠城纪略》 《纪载汇编》本改名为《东塘日札》,《痛史》本转作《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同书异名。所记时日,略有参差,或为传抄之误。而《东塘日札》载侯峒曾溺水不死,被清兵引出所杀等条,《嘉定屠城纪略》皆失载。《嘉定屠城纪略》于殉难诸人,举其姓氏者仅侯峒曾等七人,而《嘉定县乙酉纪事》则有缙绅、孝廉、贡元、太学生、诸生七十八人,盖为续访所得,随时增补。又记周荃降清,为密受钱谦益旨,《嘉定县乙酉纪事》 不载,盖为钱谦益客所删。可见《嘉定屠城纪略》皆是奋笔直书,未曾修饰。从而判定《嘉定屠城纪略》为初本,《东塘日札》为改本,《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再改本。《嘉定屠城纪略》有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藏《明末十家集》旧抄本,日本嘉业堂文库、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八家集》旧抄本,清光绪十三年尊闻阁刻《明季稗史汇编》本,商务印书馆《明季稗史汇编》铅印本。

金刚经法眼悬判疏钞

金刚经法眼悬判疏钞

金刚经法眼悬判疏钞,八卷、卷首一卷,清性起述,俞兆龙序,内题无法眼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