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原妙禅师禅要
作者:高峰原妙高峰原妙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两汉三国学案
十一卷,清唐晏著。其书根据儒经分隶儒学家,《周易》共二卷,《尚书》共二卷,《诗》共二卷,《礼》、《乐》一卷,《春秋》共二卷,《论语》、《孝经》、《孟子》、《尔雅》一卷,“明经文学列传”一卷,另有《凡例》。唐晏在《序》中说:他著作此书,“旁搜远绍,提要钩玄,匪云眩奇,正以明道”,是为了明“孔孟再传”的汉儒经学。《凡例》讲本书的取舍标准:“故事虽取之于史,而其义则必求合于经;必不背圣门之旨者,乃始取之,以继孔、孟之绪。”排列次第是由这样的观念决定的,“道之大原则出于天,故首《易经》,以天道通人事;而善承天者莫如圣,故次之《尚书》,以阐圣;而所以如此者,为治民也,故次之以《诗》,以考十五国之风有治有乱;欲救其乱,端在于礼,故次之以《礼》;而礼之所失则世乱,故终之以《春秋》,以纪其变。”各经所附儒家人物,有派系的列于各派之下,最后列不知何派的人物。并在前面有叙论,叙该经儒学传授流变,断以己意;后附《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相关的记叙。如卷三、卷四为《尚书》,在最前面的叙论说:“至文帝始获伏生,虽遣晁错往受,习者终鲜;逮欧阳生出,《书》教始溥;至两夏侯出,《书》用益宏;至东汉桓氏,世为帝师,而人争骛之矣。若《古文尚书》出自安国,乃鲁学也,习之者鲜。及乎马、郑既生,古文为尚,欧、夏旧说,遂等弁髦。”其后各派即依叙中先后排列。该书详尽收罗了两汉三国的儒学家资料,对研究两汉三国儒学、经学有重要参考价值。有中华书局1986年版。
蒹葭堂杂著摘抄
明陆楫撰。一卷。书成于嘉靖年间。本书主要记述嘉靖以前史事、吏治、人物事迹、社会风俗等。有关学校科举事亦有收录,如设进士科始末,两京十三省贡士定额,状元费宏轶事、陆楠下第以诗免税等。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今有《中华野史》标点本。
伤寒医鉴
又名《刘河间伤寒医鉴》,伤寒著作。一卷。金·马宗素撰。马宗素平阳 (今山西临汾) 人。从师于刘完素。著有《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伤寒钤法》、《马冠群》、《医悟》等书。此书为马氏根据《素问·热论》的思想和刘完素之说,以驳斥朱肱《南阳活人书》。书中每条之论,先引朱氏之原文,后引刘完素之语,以辨是非。书中首载伤寒医鉴,又论述脉证、六经传授、汗下、阳厥极深、燥湿发黄、不得眠、呕吐、湿热下痢、霍乱、好用寒凉、小儿疮诊等,共有十二论。为明晰是非,驳斥朱氏,又引 《素问》之文加以论证。所论伤寒之证多从热论,喜用寒凉之药。此书对后世温病学说发展多有影响。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通行本。
填词浅说
清谢元淮著。是书兼论词曲,而以词为主;论词又以词之声律为主。前人谓“词别是一家”,而谢元淮亦力主“守定词场疆界”。他说:“词之为体,上不可入诗,下不可入曲。要于诗与曲之间,自成一境。守定词场疆界,方称本色当行。至其宫调、格律、平仄、阴阳,尤当逐一讲求,以期完美。”作者还主张守律而不拘于律。鉴于时人填词不顾词律,作者着重论述了词的声律问题。他认为填词家应当遵用沈去矜词韵,不必旁及曲韵。填词除注重使用专为歌词而设的十七宫调外,还要严守四声,区分阴阳。“盖平声尚含蓄,上声促而未舒,去声往而不反,入声逼侧而调难自转。”倘用乖其法,则不易歌唱。因“词曲既播管弦,必高下抑扬,参差相错,引如贯珠,而后可入律吕。”这样,便可做到字字精切,声声轻圆,声文并茂。但作者又反对拘泥死法,主张“词禁诸条,亦须活着”。因为四声平仄呼吸阴阳,均有自然之妙。“大略阴平宜搭上声、阳平宜搭去声,不必拘泥死法”,此论极是。此外,作者还论述了南北声音之不同。他说:“以辞而论,南多艳婉.北杂羌戎。以声而论,南主清丽柔远,北主劲激沉雄。”各具特色。
珊瑚钩诗话
诗话。宋张表臣撰。三卷。表臣,字正民,里籍未详。曾官右承议郎,通判常州军州事,绍兴中;终于司农丞。书名取杜甫“文采珊瑚钩”句。此编以评论诗作及文学见解为主,兼记诗人轶事,多数条目为大段论述。作者极力称赞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尤赞杜甫。记唐代诗坛轶事较多,颇有参考价值。书中收录他自己写的诗很多,特别好录他与名流相赠之作,用以自炫,故《四库全书总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于此皆有讥刺。书中记有杂闻、琐事,不尽是论诗之言。卷三录其《示客》一文,谈诗文体裁颇详。他把所有文字分为“诗”和“文”两大类。“诗”下分古、律两门。有《百川学海》本
溪山馀话
一卷,明陆深撰。陆深,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本书载录明朝朝章典度及人物事迹。其中不少内容如经筵进讲、漕运、官民田、漕运、南曲、北曲的记载,都是很宝贵的,价值较高。本书有《宝颜堂秘笈》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所选该本标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