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守意经译注
作者:佚名
《安般守意经》结合佛教义理和戒律宣讲了小乘禅法,尤其突出了坐禅中调息、守意的重要性和实践要领。学界称此禅法为“数息禅”。安世高精通此法。又因此法与中国固有的行气理论相通,故安世高在华传播此法,多人受学。其弟子中有一居士名陈慧(约活动于2世纪后期),深得要领,曾为《安般守意经》作注。三国初期在华译经传教僧人康僧会曾就学于陈慧等人门下,亦深得《安般守意经》要领,曾为之作序,序中明确提出禅法的4个阶段和境界(一禅、二禅、三禅、四禅),强调数息在坐禅初级阶段的作用:“系意著息,数一至十,十数不误,意定在之。”魏晋时期,《安般守意经》影响颇大,康僧会和道安、谢敷(313~362)均为《安般守意经》注解,今俱不存。隋代智者大师作《摩诃止观》和《小止观》,也继承了《安般守意经》的要领,遂使此禅法融入中国佛教养生体系。
猜你喜欢的书
花甲录
《花甲录》是内山完造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理解,按照编年体史书的体裁,一页一页、一件一件地将自己自出生之日起的历史——特别是发生在中日两国间的大事,以尽可能客观的笔调,一一排列下来。他的个人机遇与鲁迅先生十年之久的友情尽在字里行间,它不仅是内山完造的个人史,更是一部涵盖了从十九世纪末叶(一八八五年),直至“二战”结束的日本近现代史、社会世相史和中日关系史。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荆钗记
元代柯丹邱所作南戏。全剧四十八出,叙述王十朋、钱玉莲的故事,内容丰富,但结构及描写不佳。钱玉莲拒绝巨富孙汝权的求婚,宁肯嫁给以“荆钗”为聘的温州穷书生王十朋。后来王十朋中了状元,因拒绝万俟丞相逼婚,被派往荒僻的地方任职。孙汝权暗自更改王十朋的家书为“休书”,哄骗玉莲上当﹔钱玉莲的后母也逼她改嫁,玉莲不从,投河自尽,幸遇救。经过种种曲折,王、钱二人终于团圆。
中华二千年史
中国历史的著作。邓之诚著。1954年至1956年中华书局初版,1983年再版。邓之诚(1887—1960),字文如,号明斋,中国江苏江宁人。初入私塾,后中举人。1920年后,先后任北平《新晨报》社总编辑,北京大学史学教授、燕京大学历史系专任教授兼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还著有《骨董琐记全编》、《清诗纪事初编》、《东京梦华录注》等著作。本书共分5卷,216万余字,文言文写成,叙述了秦汉至辛亥革命间的中国历史。卷1叙述秦汉三国历史,分秦世系、秦汉之际、汉世系、新、东汉世系、三国世系、两汉三国之社会诸部分。卷2叙述两晋南北朝历史。分晋及十六国世系、南北朝世系、两晋南北朝制度、两晋及南北朝之社会诸部分。卷3叙述隋唐五代历史,分隋世系、隋唐之际、唐世系、五代十国诸部分。卷4叙述宋辽金夏元历史。分宋世系、辽世系、金世系、夏世系、元世系、宋辽金元之社会诸部分。卷5叙述明清及近代社会(1911年前)历史。分明世系、清世系、明清两代社会生活诸部分。书中世系部分侧重叙述政治史,社会生活部分则包括制度、生业、学术、民生、风俗等内容。本书史料丰富,叙述清晰,是一部颇具特色的中国通史著作。
理学纲要
现代学者吕思勉编著。原系民国十五年(1926年),在上海沪江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讲义,后略加修改,以成此书。分为绪论、理学之原、理学源流派别、濂溪之学、康节之学、横渠之学、明道伊川之学、晦庵之学、象山之学、浙学、宋儒术数之学、阳明之学、王门诸子、有明诸儒、总论,共计15篇。举理学家重要学说,及其与前此学术思想之关联,对后此社会风俗之影响,一一挈其大要。以确有见地、不与众同者10余家为主,其无甚特见者,总为一编。认为 “理学之特色,在其精微 彻底” (《理学纲要·总论》) ,“躬行实践”。理学家之学“於理求其至明,於行求其无歉” (《理学纲要·总论》) 。以此推之政治,“则不肯作一苟且事”。此书卷帙虽少,纲领略具,可以略知理学,是简明扼要论述理学大要的著作。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广释菩提心论
四卷,莲华戒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引诸经以明大悲为本,慧及方便,一切时常行,及明闻思修三慧。
摩利支天陀罗尼咒经
一卷,失译。从《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