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义述
作者:慧净猜你喜欢的书
琉球国志略
域外地理。清周煌辑。十六卷。 煌, 乾隆进士。官翰林院侍讲。乾隆二十二年(1757)成书。约十一万字。首卷载御书三、诏敕六、谕祭文七。绘图有星野、琉球全图、国都、先王庙、册封中山王、针路等十二图。正文分星野、国统、封贡、舆地、风尚、山川、府署、祠庙、胜迹、爵秩、赋役、典礼、兵刑、人物、物产、艺文、志余等十七门。含建置、疆域、城池、炮台、气候、习尚、仪节、服饰、风信、针路等三十一小目。荟集明以来诸史杂录,相互考证,订其伪舛,并参前史,旁及百家有关琉球事记载,并质以亲自见闻。是一部较全面辑录考证琉球的地理书。共载崎山、石虎山等山岭三十余,以及潮候、风信和针路等。另载社坛、神庙、天妃宫等五十余;物产分谷、货、蔬、果等十一类,二百五十余种,为该地颇重要的历史地理资料。有《聚珍版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丸经
宋宁志老人所作关于捶丸的专著。全书 分上、下两卷,共32章,约1.3万字。《丸经》论捶丸 “足以收其放心,养其血脉,而怡怿乎性情”;“亦卫生之 微奥,而训将练兵之一技也。”说明捶丸既有强健身心的 效果,同时是一种军事嬉戏。《丸经》对捶丸运动场地、用 品、竞赛人数、方式、规则等都作了系统完整的说明。
金刚经讲义
江味农著。本书中江味农居士不仅对金刚经的字词、文意、精髓做了详细的讲解,而且兼及佛教各派的教义主张和佛教的历史,是一本佛教的百科全书。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佛教有较全面的理解,也会对金刚经有较深入的认识。本书是对金刚经释读的经典读物。《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般若经大部六百卷之一卷,文约而义精,喻为金中之刚,良有以也。六百卷文,汪洋浩瀚。而本书发挥般若要旨,既详且尽,又复旁通诸大乘经。其指导学者观照法门,不第禅宗之向上,净宗之一心,皆有所阐发而已。其尤具法眼,发前人所未发。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
天亲菩萨造 元魏乌苌国沙门毗目智仙等译
佛住耆阇崛山,告智员大海乐说辩才菩萨言:有二种住持,如来转法轮。一者众生住持。二者法住持。遂设十四难,然后一一解释。
法事赞
凡二卷。唐代善导撰。又作净土法事赞。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记述阿弥陀经读诵之法式、系经文参杂赞文之忏悔供养形式。多为净土宗法事时所用。上卷揭举奉请偈、启白、召请、三礼、表白、赞文等,其次明示行道赞梵偈、赞文、七周行道、披心忏悔,乃至发愿等行事之次第;下卷分阿弥陀经全文为十七段,各段均有赞文,并记述十恶忏悔、后赞、七周行道、叹佛咒愿、七敬礼及随意等轨式。本书系依准于般舟三昧之法而明示转经行道之仪则,书中援引贤愚经、旧华严经、观佛三昧经、地狱经等所叙述之地狱相,以激发行者厌秽之情;又以对阿弥陀经之转读赞扬来发启行者欣净之心。
三摩竭经
吴天竺沙门竺炎律译,出增壹阿含须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