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章
作者:佚名
佛典章疏。作者不详。一卷。首残尾存。首尾均无标题,据内容拟题。略述《晋译华严经》三十四品每品之基本内容,因卷首残缺,故疏释实际从“四谛品第四”开始。行文言简意赅,与法藏《华严经探玄记》或有不同,故颇有参考价值。文末为《四弘誓文》一篇:一者誓断一切烦恼;二者誓修一切功德;三者誓度一切众生;四者誓成一切种智。称“菩提难入,以愿邀期。是以初发心菩萨将欲逝恶修善,广化众生,远求佛果,要以弘誓为本。弘誓既立,则愿无不从。”“最胜菩萨一誓,过于声闻百千劫行。菩萨行愿乃有无量,略举此四,总收都尽。”表现出大乘佛教强烈的重视菩萨本愿的思想,与净土思想相通。此疏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历代经录亦未著录,现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猜你喜欢的书
欧洲文明史
法国历史学家基佐著。是由作者1828年恢复教授职务后的课堂讲稿加工而成。作者继承伏尔泰的文化史观,以简明易懂的语言概述了欧洲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公元5世纪写至法国大革命前夕。该书首先从罗马帝国的灭亡和蛮族入侵分析古代制度的崩溃和封建制的形成。他放弃先前罗马论观点,强调欧洲封建制度是罗马因素(自治城市和基督教会)和日耳曼因素(军事等级制和个人独立精神)汇合的产物。书中还从十字军东征、城市的兴起和中央王权的加强分析了第三等级的出现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作者认为11世纪城市自治地位的确立是市民反对领主斗争的成果,从此第三等级就成了欧洲文明进步的主要代表;第三等级与封建贵族的斗争成为欧洲历史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斗争中产生了近代的欧洲。他还指出第三等级在斗争中虽然获得过王权的帮助,但他们的胜利应归功于自身的斗争,而不是王权的帮助。作者最后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英国革命说明近代文明的产生。他认为,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又引起了.人类精神的革命从而推动了政治革命;英国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和教会绝对权力,建立了自由制度。从此,在欧洲大陆展开自由原则与专制原则的斗争,为法国大革命准备了条件。该书产生于自由派与复辟王朝斗争激烈的时期,带有强烈反封建反复辟性质,它着重分析了第三等级的成长过程,甚至赞扬了他们的反封建武装斗争。同时作者根据历史主义原则,承认封建制度的形成适应了普遍的需要,认为基督教会在中古早期曾促进文明的发展。此书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分析透彻,是19世纪第一部优秀的文明史著作。
藏头诗
《藏头诗》别名李淳风谶语对话,是唐代李淳风与唐太宗李世民口头对话,当朝史官记录成书的一部推测国运的谶语诗作。前小段为事件起因,后大段推测国运。创作年代唐太宗贞观七年(634年),地点长安大兴宫(今西安太极宫)。
花案奇闻
《花案奇闻》这部小说选用的是传统的才子佳人的题材,但又不落窠臼,表现了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观念。《花案奇闻》抨击了社会的黑暗,抨击了淫僧、恶棍和甘愿任人玩弄的小官王子弥,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对了解当时世情均有认识意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上册:1895—1916)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以一百三十余万字的篇幅,生动地勾勒了一段上自袁世凯朝鲜发迹、下至张学良东北易帜,前后三十三年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历史,刻画了一大批军阀与政客的群体雕像,揭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隐闻秘事,军头武夫里穿插着舞文弄墨的冷幽默,阴谋算计里隐藏着颠扑不破的人性,处处都是活生生的历史,处处都有饶有趣味、发人深思的话题。这或许正是民国史的魅力所在,它不是教科书上已经定义好了的历史,而是就发生在民族生活的昨天的故事,动荡而令人充满惊奇。被称为是中国版的《光荣与梦想》。
道具赋
道具赋,一卷,宋元照撰,内题大智律师道具赋。
天目明本禅师杂录
天目明本禅师杂录,三卷,元明本说,卷上内题天目中峯广慧禅师语录,卷中下内题天目中峯普应国师法语,附淨土诗、梅花诗、一花五叶集跋。广录见碛韩弊烦函。又称《中峰和尚杂录》。收录《中峰和尚广录》所未收的示众、法语、偈颂、头陀苦行歌、托钵歌等,卷末附日本僧人此山玄的题跋,约编成于日本明和六年(1769)。收入《续藏经》。